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美國留學讀博士的風險

發布時間:2010-11-25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在美國大學里教書的經歷,讓我對留學這件事頗有感觸。考慮留學時,或許很多人都只有一個模糊的打算。在一眼能看穿30年的當下,給生活加點兒波瀾,加點兒不確定,加點兒模糊的星光。他們對未來的職業并沒有清楚的規劃。美國,去了再說!于是,去美國讀書本身就被很多人錯誤地當成一個正當的職業來追求。

三五年之后,書讀完了,突然發現讀書其實是個短命的職業。如果畢業的那天還沒有另一個真正的職業在等著自己,這時的焦慮和恐慌,恐怕比準備留學考試更讓人無法忍受。考試的時候,只是一張白紙,輸了就輸了,沒有什么了不起。可在美國念完了書,不管拿的是什么學科的什么學位,這張寫滿了英文的紙,已經有了年輪和汗水,去留之間,已經有點兒輸不起了。

那些對將來的職業稍許有過規劃的中國留學生中,相信很多都扯著頭發糾結過:博士要讀還是不要讀?我這里用經濟學的理念來計算一下投入、風險和收益。

讀博士最大的投入是青春。在美國拿個博士學位,短則三四年,長則七八年。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一年能抵過去的幾年,更別說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國內經商的同學,一年賺著10年的錢。因為保養得宜,加上春風得意,10年過去了,還像昨天那么年輕。而在美國讀博士的,這幾年青春都要實打實地在圖書館或實驗室度過。增長的知識是看不見的,看得見的只是早生的白發。同學賺的可都是看得見的東西,比如可以用來玩漂移的寶馬,或者要保姆澆花的別墅。很多人覺得不值,也有很多人為你覺得不值。

讀博士最大的風險是什么?是讀不出來。讀博士不像碩士。美國的碩士雖然要讀兩年,是英國和澳大亞的兩倍,卻很好讀出來。不過,美國幾乎不把碩士看成一個正經的學位,當然MBA除外。比如,我們系的碩士不用資格考,不用開題答辯,最后的畢業答辯也不對公眾公開。碩士一般被看成一個過渡學位。只有博士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哪里挺不過,就在哪里倒下。

我們系的博士資格考要關起門來,閉卷考3天。第一天考理論,第二天考方法論,第三天考專業知識。等到第三天考完,一般人的狀態就是,用鞭子抽他也無法再抽出一個單詞來,因為所有能想到的他都已經寫出來了。通不過的,有些是英語太糟糕,3天的卷子答下來,更是云遮霧罩,讓導師無法給及格。有些人是實在容量不足、儲備有限,不夠3天的料。但是在做學問上栽跟斗,再慘也還在情理之中。

讀博士另外的一個風險,與學問做得如何無關,而是與文化有關。美國的文化與中國有千萬種不同,文化的陷阱小則讓你處處受制,大則能直接把人送進監獄,甚至送人性命。懂文化要比懂學術難得多。學術很直白,文化則很含蓄;學術很邏輯,文化則很無厘頭。博士要讀出來,有時候入鄉隨俗比懸梁刺股更重要。

讀博士的終極風險是找不到工作。拿到美國的博士入學通知書時,很多人同時攥著美國大學提供的全額獎學金。這份沉甸甸的獎學金除了每月可領的助教助研的薪水,還免掉了昂貴的學雜費。七七八八算下來,一年也有三五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這個博士也還算讀得風光。好不容易讀出來卻找不到工作,情何以堪?理科工科的博士,工業界還能消耗一些。文科的博士,比如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學,通常只能去高校。但是高校職位非常有限,加之終身制讓七八十歲的老教授還活躍在教學研究一線,要等一個這樣的高校職位,簡直和查爾斯王子等當國王的難度相當。中國留學生讀文科博士的少些,很多美國人卻樂此不疲,根本不把投入收益放在眼里。

如果讀博士的收益僅僅是一個終端學位,而這個終端學位讓原本或許有潛力成為款哥款姐甚至款大爺的人成了失業人員——不僅僅是在美國失業,還可能在中國失業,成為終端“海待”,那么,這個博士,是要讀,還是不要讀?

文章:“美國留學讀博士的風險”正文完
  • 下一篇文章:
  •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