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一盤豆腐讓我“江郎才盡”

發布時間:2007-11-1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在日本筑波大學留學的那陣子,吃慣了學校的食堂,平素極少參拜灶君的我,也終于忍不住要親自操刀了(當然是菜刀)。日本的飯菜,除了煮就是炸,要不然就干脆生吃。一兩日、一兩周可以,長此以往,人將不人也哉!

那天在超市里轉了一圈,偶然發現豆腐在搞促銷,極便宜。我仔細念了好幾回夾著各種語言符號的價簽,然后像中大獎一樣捧了幾塊,回到教室旁邊的生活區。

本人向來追求高效、實用的生活態度。我對著豆腐看了一會兒,索性把鹽、胡椒粉、辣椒油等調料全放上,再拿筷子拌拌了事。怎么做不都是吃到肚子里嗎?沒想到,日本的豆腐嫩得可以,沒幾下就變成了一堆糊糊(你可以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番景色)。這下好了,各種調料想不入味都不成了。我忽然想起昨天吃剩的一小條醬牛肉還在冰箱里,于是毫不猶豫地把它加進去一起攪拌。拌好后送進微波爐加熱,直到塑料飯盒都快軟了。拿出來一聞,啊!味道真是誘人!

正在自我陶醉之際,一個日本同學走了進來。

他看到我手中這盒“牛肉豆腐糊”時,臉上的表情在一剎那定格,然后瞬間又恢復了日本人標準的彬彬有禮。但他那一剎那的表情令我永生難忘——仿佛我手里的不是爛豆腐,而是日本童話中的一寸法師。

他很有禮貌地問我,這是什么菜。我從尷尬中恢復過來后,突然想到一個好主意,于是很平淡地說:“這道菜叫達摩渡江。”

這位同學會說一點兒漢語,以下是我們之間進行的漢語對話:

“大摸?渡江?”

“對呀,這是我在中國東北家鄉的一道地方小吃。”

“什么是大摸渡江?”

“不是大摸,是達摩。達摩是一位印度高僧,曾到中國傳佛法。”

“啊,聽說過的。”

“他后來渡過長江,到中國北方去了。”

“哦。可他和這菜有什么關系?”

“你知道達摩渡江時乘什么交通工具嗎?別亂猜,肯定不是新干線。”

“是什么?”

“史書記載,他踩著一根蘆葦過去的。”

“對不起,史書記是誰?”

“史書記不是一個人。我是說歷史書上說的。”

“我聽錯了。請您接著講,不好意思。”

“沒了。”

“蘆葦?好厲害!”

“你看這道菜。這根牛肉條呢,就是當年他踩著的那根蘆葦,周圍的東西就象征著大海,茫茫苦海,懂嗎?陷進去就難以自拔。”

“難以自拔是什么意思?”

“就是像陷阱一樣,充滿誘惑卻對人不利,進去就出不來。”

“哦,難-以-自-拔,對嗎?”

“你的漢語發音非常標準。”

“謝謝,我還需要努力。”

“別謙虛,已經夠好的了。”

“請繼續說達摩渡江吧。”

我苦笑,他纏上我了。“還有什么問題?”

“故事我倒是懂了,可是在菜里,達摩在哪里?”

“這個么,比較復雜。你可以理解成,他其實已經與這根蘆葦,哦,也就是這條肉,融為一體了;也可以理解成,吃這道菜的人就是達摩本人。這得看你對佛法理解的層次了,理解得越深,就越能接受這道菜。這個事兒一兩句話說不清楚。”

“啊,是這樣。我還想問一下,在你的家鄉,大家都很喜歡這道菜嗎?”

“還可以吧,不然我怎么會做呢?”

“大家關于佛法的研究有很多嗎?”

“那倒不一定。佛教傳到中國后,和中國的文化互相影響,佛教文化中的一部分成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后,就成了通俗文化。當它成了通俗文化后,比方說這個,其實是中華飲食文化……”

“對不起,什么文化?”

“飲食文化,就是關于飲食的文化。飲食懂嗎?就是……”

“啊,我懂,請接著說。”

“我說到哪兒了?啊對。當成為通俗文化以后,人們對原來的起源和內涵是不會追究的。就好像你去神社參拜,也不會老想著神道教中規定的具體禮儀、步驟什么的。”

“哦,我明白了。我還有一個問題,最后一個。可以嗎?”

“沒問題,請說。”

“你吃的時候,是先吃這根蘆葦,還是先吃大海?”

我幾乎要暈倒了。“這個嘛,看情況。其實也沒有太嚴格的規定。比如說先吃蘆葦,可能會覺得有點兒口干,那么就需要吃點兒大海。如果光吃大海,肯定又覺得太稀了,于是再加點兒蘆葦,順其自然……對了,順其自然,明白嗎?”

“好像明白一點兒。”

“這是中國文化傳統中非常重要的一條。萬物沒有絕對的概念,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實事求是這個詞聽說過吧?”

“聽說過一點兒,不多。”

“其實佛教理論也講順其自然……這個比較深奧,一兩句也說不清楚。你可以到圖書館找書來看。”

“哦,真有意思!十分感謝!”

“不客氣。如果你不介意的話,我能不能先把這菜吃完,我們再接著聊?你看這豆腐,啊,不不,這大海,還有這蘆葦,都快涼了……”

文章:“一盤豆腐讓我“江郎才盡””正文完
  • 下一篇文章:
  •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