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中秋節,這是我在美國過的第二個中秋節。“人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備思親”。不知道以后能有幾個中秋節不能在祖國過。很想念地道的中國菜,在美國,幾乎都是廣東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美國化的中餐,所以羨慕國內的朋友。應邀摘錄一篇新書里面的文章,分享一段回憶,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哈佛園的中秋》
這是我來美國以來的第一個中秋節,幾乎沒有意識到節日的到來。美國是一個文化太多元的社會,各種各樣的膚色,各種各樣的種族,讓傳統的中國節日在這里幾乎沒有任何的氣氛。
照常是像往常一樣上課。哈佛的課程往往是一節連著一節。比如這節課1點下課,第二節課就是1點上課。所以教授們也心照不宣,決不拖堂。因為到了下課時間,大家就會沖出去。
匆匆忙忙地從一個教室飛奔到另一個教室,沒有遲到,正好1點鐘。走進教室,突然發現門口的長座上擺著兩盒精致的月餅,才突然想起來今天是中秋節。兩個新加坡的女孩真的是非常的細心,提前一天去中國超市買了月餅,然后帶到教室里和大家分享。美國東部時間和北京時間相差12個小時,所以下午一點正好是國內中秋節的凌晨1點。
大多數美國朋友都沒有吃過中國的月餅,甚至都沒有聽說過這種食物,覺得是一個非常新奇的東西。看到大家這么感興趣的樣子,我和新加坡女孩干脆走上講臺,向大家介紹什么是華人世界的中秋節。新加坡人把中秋叫做“Moon cake festival(月餅節)”,這個翻譯也不錯。把節日和食物聯系在一起,比較能夠讓人記住。我接著她補充著說,“Mid-fall festival is the time for the Chinese around the world to appreciate the roundest moon and to celebrate the family reunion, as they do in the Spring Festival.(中秋這幾天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時候,和春節一樣,是全世界華人人慶祝家庭團圓的日子。)”
恰巧中國的國慶節也是這幾天。當中秋國慶碰到一起的時候,帶給我很多的驚喜。那天晚上去圖書館看書。坐在舒服的沙發上,身邊走過一個日本的男孩兒,看到我坐在那里,突然用中文對我說:“國慶好”。每天大家都是用英文對話,我甚至不知道他能說中文。突然一下子沒有反應過來他并不是非常清楚的中文,等反應過來是一個日本朋友在祝我國慶快樂的時候,心里有一種特別的感動。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一次在異國他鄉過中秋和國慶,除了來自國際朋友的感動和思鄉的情懷,期望更多的是中國文化能夠被更多的人說了解,也希望祖國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