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月份是咨詢出國留學的高峰期。全球教育網留學咨詢專家針對目前高中生出國留學的整體狀況,提醒家長注意幾個問題。
沒有明確目標,能出去就行
高考后,一些無緣重點大學的學生及落榜生會想到出國留學,他們憑借家庭的經濟實力,恨不能立刻就聯系好國外的大學,只要能出國就行。留學專家從實踐中總結出經驗:留學最需要理性,也需要規劃,因為留學要消費大筆的資金和大好的年華,所以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明確的目標,把孩子送到合適的國家,去學適合的專業。據介紹,一直有這樣的例子,家長覺得孩子在國內考不上大學,便利用國外有些大學容易“進門”的條件,集中家庭財力,讓孩子體面地到國外讀大學。但是,這種逃避和虛榮的心態,令留學生根本無法適應挫折更多的留學生活。有的學生三四年過不了語言關,也上不了大學,有的進了大學卻遲遲不能畢業,最后只好回國。
家長代做,只選熱門國家
在一些免費咨詢會上,不少家長就是自己去咨詢,沒有帶孩子來。他們認為高中生還不成熟,出國大事應由父母全權辦理,前往國家和所學專業,都是家長做主。有的咨詢者一來就說:我親戚的孩子在英國留學,我們就去英國了。曾在中國駐英使館任教育參贊的王百哲教授建議,由于中英兩國教育體系不同,中國的高中畢業生不具備直接進入英國大學本科的資格,因此,首先應選擇一個優秀的合適的預科院校。另外,準備留學英國等熱門國家的學生應做好費用高、申請難度較大的心理準備。他提醒家長,留學之國有多種選擇,重在結合自己的專業興趣及將來就業的目標。
忽視學生的性格特點
對于高中生出國留學,除了其家庭的經濟實力、本人的外語水平和高考成績這些硬性條件,還有一個決定留學成敗的重要因素,即留學者的心理素質。大量的事實證明,那些在挫折面前能堅持、在意外發生時能冷靜、在異國他鄉也能找到朋友的留學生,最終都按時完成了學業;如果在出國前有一段“吃苦”經歷,會更利于留學。教育專家特別強調,兩種性格的學生要慎重考慮出國留學:一是非常內向、不善交往、甚至有些自閉的學生;二是相反的那種喜歡獵奇且自控力很差的學生。前者可能造成的極端事件是,學生一直處理不好人際關系,長期壓抑;后者則是離開了父母就無拘無束,有的誤入賭場,有的經常光顧“紅燈區”,有的卷入刑事案件而與父母多日失去聯系。
留學回國就能找到好工作了
一些家長不惜重金送孩子出國,就是為了留學歸來后能找一份好工作。其實,無論留學與否,找到合適的工作取決于本人的能力和專業。有一名高中生5年前去留學,先讀語言和預科,為了容易申請大學,便選擇了冷門的宗教學專業,現在畢業后回國快一年了,還沒有找到工作,他本來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不想再深造,現在成了一名“海待”。如果留學前,更多地著眼于“看世界”,對未來就業不抱太高的期望值,就會少些怨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