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記者到英國參觀了劍橋、牛津等國際著名院校,也對國外一些院校的招生模式進行了初步的了解,這里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您的朋友在國外,您希望朋友推薦您的孩子去國外讀書,甚至出于對朋友的信任,您完全托朋友幫孩子聯系國外的院校,那您一定要多加小心。
第一,別輕易相信可直接入學的說法
如果您的孩子不是非常優秀,如果他在國內存在入學的困難,那您的孩子照樣不能滿足國外大學的入學要求。除非您和孩子都做好了打艱苦戰的準備,否則不要輕易相信可以直接入學的說法。
就學習語言而言,記者在英國當地一些語言培訓學校所見到的中國學生中,有不少人花了100萬元,學了三四年,還是不能達到國外大學入學的要求。
第二,外國學校有正規的入學手續
外國學校有很嚴格、正規的入學手續,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一般情況下名牌學校都不缺生源,他們也很少和其他院校合作開展所謂的合作項目,所以要警惕類似“先學什么學院的課程,這是他們和劍橋什么學院合作的,將來成績好就可以轉到劍橋……”這樣的說法。
記者在牛津周圍看見了不少的私人培訓機構,他們大多的命名都是打著牛津某某學院的擦邊球。據同行的英國朋友介紹,不少中國孩子被糊弄到了類似的學校,而家長卻樂呵呵,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孩子也在“牛津”上學。
第三,您的朋友吃您的回扣
記者此次在英國了解到,國外不少普通大學都有成熟的“傭金返還”體系,也就是說,只要有人介紹一個學生進入,學生每交納一筆學費,學校都要給介紹人返還一定比例的傭金。國外院校由于大多是私營性質的,他們或多或少存在生源短缺的問題,因此很多學校都建立了成熟的傭金制,以吸引更多的人介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