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2012年秋季入學的學生已基本完成了申請,拿到了美國大學的錄取。經過近一年的留學申請,學生們終于要準備踏上美洲大陸,開始他們的留學之旅,家人可能已經開始給孩子收拾要帶的東西。其實在赴美前,最重要的不是物質的準備,而是精神上做好認同的準備,在精神上如何做好快速融入美國環境的準備,這才是最重要的行前準備。
不少學生由于留學行前準備不足,在國外不同程度地感到孤獨,有些能夠做到自我解壓,盡快排除抑郁感,有些則因無法調適心態,患上抑郁癥,所以留美之前一定要調整好心理,順利度過過渡期。
留學生在留學后會有半年左右的心理適應期,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是由語言障礙和生活習慣差異造成的,離開熟悉的環境,身處異國他鄉,這對于留學生的生理、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美國留學生活無疑是非常孤獨的,有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對親人的思念,還有繁重的學習任務,語言的溝通障礙和生活上的不適應就更加加劇了精神上的孤獨感和煎熬感,這是每一個留學生在生活中都會碰到的問題。留學生出國前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家長和留學機構也應幫助學子做好留學心理健康教育。所以,出國前良好的心理準備,比帶上豐裕的經濟儲備更有用。
在這里為準留學生們提供幾條建議,希望大家不要被內心的擔憂打倒。
在出國前,盡量把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都想一想,學會自我激勵的方法,設想自己面對一些挑戰,尋找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留學生要明白,出國后一段時間內的不適應,是因為國家之間文化歷史、生活方式等種種差異造成的。因此提前對留學國做詳細了解,大到文化歷史,小到如何在異國存取款、如何租房等等,了解得越清楚,心里就越有底,出國后遇到問題就更容易應對。
到了國外,應盡可能做到主動與他人溝通,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全身心學習之余不妨培養一些有益的愛好,可以有效減輕孤獨感,盡快融入異國學習與生活。要善于積累周圍的人脈,有困難的時候主動提出,而不是自己硬扛。
面對自己想要的東西要堅決地表達,當然遭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時也要堅決地說“不”。美國人很簡單,不會猜測別人的心理,所以當你感覺不快或者不同意別人觀點時要明確說明,而不是壓在心里,自己生氣。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過渡期,許多案例表明,得到家長無微不至的諸多鼓勵,以及愿意和家長分享喜悅和痛苦的孩子,過渡期會縮短很多。許多出國的孩子心理不夠成熟和堅強,仍然需要父母給予指導和鼓勵,因此,親情陪伴對于出國留學的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父母應該常關注孩子內心的感受,鼓勵孩子勇敢面對挫折,將為人處事的觀點與其分享。家長要善于捕捉機會和孩子溝通,成為孩子堅強的心靈后盾。另外,除了多渠道了解孩子在海外的學習、生活等情況外,家長在日常也應多學習新事物,多了解孩子留學國的風俗文化以及中西方教育評價標準的差異,從而更客觀地看待孩子的成長,給孩子有效的指導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