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民幣對外匯率的升值,出國留學費用似乎會變得有所減少。果真如此嗎?看看各國是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的?看過之后你就知道出國留學是不是真的比以前省錢了。
英國:學費的春天
孫孫:卡迪夫大學學費12597英鎊/年,依照10.5的匯率,約14萬錢。
孫孫說,此時待在英國特爽。緣由很簡單,荷包里好充足。錢升值,走到哪里都受待見。
孫孫今年七月到了英國,在卡迪夫大學攻讀碩士課程。趁著錢匯率上調的東風,孫孫第一年的學費比往常降了一半。到了世界潮流地,揣著剛換好的英鎊,孫孫心里好踏實:“你曉得,女孩子會更關注櫥窗。匯率進步了,初去的華人學生消費才能陡然提升。”孫孫顯然也沒有啥心理準備,“原來這筆錢只能買一只小號的包包,轉眼能夠買個中號了。好沖動!”她說物價上漲或者下跌明顯是明顯,但要比照著看,得有個參照物。
來英一個月,孫孫說,有些真會把持不住,想去買一只大牌包包過過癮,但關鍵時分忍住了。“最重要的緣由是,家人一個月給我打一次零用錢,每次都是經過銀行卡轉賬的,父母也曉得英鎊‘跌’下來了,對他們來說壓力減小了,只是對我更摳了,怕我亂用。”
孫孫還只是留英學生里的菜鳥,當她待滿半年,或許半年都不要,就會發現假如要長時間生活在英國,所謂的匯率影響是相對的。“很簡單,你在英國生活當然用的是英鎊,這里,物價程度和購置力都和英鎊的匯率升跌堅持一定的均衡,在平常生活中你或許感受不激烈。”剛從英國回國的天天說,只要不停變換數字的匯率牌才會提示你,錢在英國好值錢啊。
天天說,孫孫的反響很正常,仿佛初留學的學生都是這樣的,他們腦子里還有國內物價的影子,還習氣用公式去算。其實只要買樸素品、數碼產品一些大件的時分,才覺得到手里錢好多,但最顯著的實惠還是學費。“我跟你講,英鎊的匯率起起落落,前年最高時到了 13.8,沒過幾個月跌到12.8,到了2009年初,比歐元跌得還慘,降至9.3。”天天說,他在英鎊匯率低谷的時分去了一趟歐洲游,結果好悲劇,比以往旅游都要虧,虧大了。
目前,英鎊的匯率相對穩定,并且有上升的趨向,堅持在10.5左右。天天說,不曉得如今的留英學生會不會轉一筆錢存在英國的銀行賬戶里,其實很多國外院校也會請求留學生在當地存一個定期,用于交納學費,利息還不錯。當年英鎊彪悍時,有些留學生歸國時還能多賺一筆外匯回來。不過自英鎊“頹喪”起,有些留學生就不敢輕言存大錢了。
但無論如何,比起前幾年,留學英國終于有了性價比優一說了。
美國:匯率下跌只會在心理上產生差距
文濤:加州州立大學學費17000美圓/年左右,依照6.7的匯率,約12萬錢。
高三時,文濤從杭州飛往美國加州。轉眼,今年是他在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的沖刺一年:畢業季。他還沒有想好,要不要繼續留在加州攻讀碩士,他想去紐約找找時機,無論是升學還是實習時機。
文濤進入大學后不久就買了車,是一輛二手車,“我記得我買車時美圓匯率是6.75,后來降落到6.67,對我來說,美圓匯率的變動其實不算大。”文濤說,美圓最低迷的時分,6.4都到過,但關于留學生來說,這0.3的差距缺乏以讓生活發作天翻地覆的變化,匯率不論是低了還是高了,對留學生來說只是在心理上發作些微的變化,必需品你還是要買,不需求的東西你還是不會去買。
在美國,你很難抗拒潮流的影響,文濤說ipad挺好玩,留學生都用Iphone,而且全部是四代。“在寬裕的狀況下,我們也會思索買新車”,在美國二手車能夠廉價到幾千元(錢),新車只需是低端的,也能夠接受。文濤終于“甩”掉了老舊的別克,最近買了輛新的卡羅拉,運動版的,一萬六千美圓,首付了5000美圓。
文濤說,假如有錢,在美國買高端車挺理想的,貴的車美國廉價啊。
加拿大:錢升值,我也漲學費
David:UBC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學費10000加幣/年 依照6.5的匯率 錢約為65000元。
“去年同期,加幣對錢的匯率是1∶5.4(元),而今年的匯率是1∶6.5(元)。換算本錢科的一年學費,貴了1萬元錢。”關于還在加拿大求學的David來說,并沒有太多感遭到匯率變化對留學生活的影響。
David 就讀的UBC是加拿大近幾年排名前幾位的學校,學費不廉價。學校一年要修30個學分左右,這樣一來每年就要至少10000加幣的學費。平常和朋友一同在家本人做飯,一個月的伙食費200-300加幣。房租一個人一個月300加幣左右。“只是一個房間而已,廚房和衛生間都是共用的,假如是一房一廳的公寓就要每月800-900加幣。除此之外,還有上網費用、有線電視費用、日常開支,第一年的生活費至少要在10萬元錢以上。
David覺得,錢升值,加拿大學校學費也在漲,所以沒什么得益的中央。
實踐上,雖然目前公認留學加拿大,1萬元加幣/年是規范,但是你要是選擇溫哥華、多倫多等大城市,1萬元加幣可能比擬慌張。國內學生直接申請大學或研討生,通常得不到加拿大高校的獎學金。
澳大利亞:留學生也炒外匯
圓圓:UTS(悉尼科技大學)學費10000澳元/年 依照6.53的匯率 錢約為65000元。
1澳元=6.53元錢,這是2010年10月18日的澳元兌換錢匯率,業界的專家說,這是高點;2008年11月21日,這兩種貨幣之間的匯率僅為4.21。假如國內人士需求運用大額的澳元,抓住了匯率浮動的機遇,無疑能讓本人“省”下很多錢。
2005年底,圓圓剛到悉尼。那時分,她的生活狀態就是典型的“兩點一線”:教室,寢室。平常根本不進來,逛超市也歷來都只買打折的商品。即便這樣,她依然覺得什么都貴,由于澳元折合成錢還要乘以六。
第一年,除了10000澳元的學費,圓圓每個月的生活費根本在1000澳元左右。
到了第二年,她跟很多留學生一樣,選擇了homestay。悉尼的房租很高,她住的那個房子,每周的租金就要300澳元。由于形勢所迫,她選擇去做兼職,咖啡店、飯店、服裝店,她都呆過。
不過,由于澳大利亞政府規則留學生每周只能打工20個小時,因而,以稅前每小時10-15澳元的收入計算,圓圓一周的打工收入約為300澳元,剛好用于支付房租。不過除了房租,平常還要交水費、電費和電話費,每月差不多又要200澳元,除此之外,還有吃飯、坐車,進來玩的錢,加起來一個月的生活總支出,普通可到達2000澳元。
高中畢業讀完一年的大學預科,進了UTS,學費就更貴了,差不多為7000澳元/三個月,除去假期,一年下來差不多需求2.5萬澳元。
羅列終了,初步計算:國內學生去澳洲讀本科,以悉尼等中心城市為例,一年的學費約為2.5萬澳元,生活費約為2.4萬澳元,打工收入1.4萬澳元,總支出約為3.5萬澳元。以2010年10月18日的匯率計算,一年留澳的總費用為22.855萬元錢;不過以2008年11月21日的匯率計算,這個費用則為14.735萬元錢,兩者相差8.12萬元錢!
圓圓說,由于媽媽不關懷匯率,招致她沒有跟他人一樣,趁著匯率低點的時分兌換大把大把的澳元,因而前幾年也是“損失不少”。
香港:生活本錢有點高
葉瀚(化名)母親,2006年8月,葉瀚以優良的高考成果被香港大學錄取,如今正在讀大四。
如今去香港讀本科,由于要走高考的程序,所以曾經不能稱為真正的留學了。不過,由于內地學生在當地生活要用到的貨幣是港幣,因而匯率的浮動還是能對國內家庭產生影響。
葉瀚的高考成果很好,好到港大錄取他的同時,北大也正在“游說”他。不過,當兩份同樣光彩無比的錄取通知書擺在一家人面前時,他們做出了選擇——香港大學。
好幾年過去了,葉媽媽還是很慶幸當初做出的決議:在香港,孩子學會了獨立學習獨立生活,也學會了自在支配生活費,也完成了在幾家大牌跨國公司的實習。獨一有壓力的,就是孩子在港大一年20萬港幣的學費和生活費。
如今,葉媽媽每半年給孩子打一次錢,10萬港幣,其中學費+住宿費約為5萬港幣,剩余的5萬港幣作為他半年的生活費。孩子曾經說過,學校里的功課比擬慌張,所以普通三頓都在學校里吃,約80港幣,加上偶然進來吃,一個月大約要3000港幣;出行的交通費,一個月大約1000港幣;加上其他一些支出,每個月需求5000港幣的必需支出。
從小到大,小葉的性格都比擬外向,喜歡和人交流,特別是喜歡旅游。
由于港大的本科生都是住校的,所以小葉的日常生活開支不算很多,反倒是旅游花去的錢,要占到很大一局部。葉媽媽歷來都不會干預兒子如何用錢,反正一年到頭她就給20萬港幣,拿了獎學金也歸他本人。
葉瀚的母親,每半年去銀行兌10萬港幣,然后給孩子打過去。同樣,她也不是一個關注匯率的人,但這么多年下來,她也有印象,2006年的時分,兌換10萬港幣差不多需求10萬多點錢,如今只需8萬多錢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