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公派留學規模不斷擴大,數據顯示,今年公派留學達1萬人。同時,公派留學人員的回歸率也在穩步上升,從1996年的89%上升至現在的98%以上。公派留學生把先進的知識和理念帶回祖國,他們是加快中國發展的催化劑。本報獨家專訪了幾位公派留學歸來者。 ——編者
一周有六天半在實驗室里度過
鄭瑜(福建省留學生同學會秘書長)
1985年赴美國西北大學學習無機化學和光譜學
問:聽說您在公派留學的過程中付出了不少艱辛,可以談談嗎?
答:我出國的時候已經近40歲了,而且我原來是學俄語的,為了通過考試,我惡補了8個月的英語,當時覺得很吃力。但是我這代人經歷了很多艱辛,能得到這個機會實屬不易,所以我特別珍惜。
問:那到了美國之后呢?您和與您有同樣經歷的留學生在那邊的情況怎么樣?
答:那時我們的學習生活很緊張,我每天晚上都要超過12點才睡覺,第二天8點前又要趕到實驗室,一周有六天半都是在實驗室里度過的。每天晚上11點后,公共實驗室里都是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深知自己代表著國家的形象,也就格外努力。
問:您在國外的研究領域是什么,為什么選擇這樣的研究領域?
答:我一方面是學習無機化學和光譜學的專業知識,另一方面是考察國外重點光譜實驗室的建設項目,為回國之后建立國家重點光譜實驗室打基礎。我回來后就立即投入工作,建立起光譜實驗室。
更加珍惜在國內的生活
趙輝(遼寧省撫順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2005年被選派到英國斯坦福廈大學學習工商管理學
問:請介紹一下您當時留學的途徑。
答:遼寧省委組織部每年都選派年輕的副處級以上的干部出國去培訓,目的是培養有國際視野的年輕干部回來為國服務。當時縣里很支持我參加出國考試,費用上也給予很大支持。我們回來后都在政府基層工作。
問:您在政府部門工作,出國留學回來,工作上有無變化?
答:撫順市對海外留學歸來人員非常重視,組織部領導找我們談話,大家共同研究探討,我們這些留學回來的人到底能在哪些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學的是工商管理,在企業上能用的很多很多,因此在這方面,工作上有傾斜;不過,在政府工作上,我還是分管科技。
問:您怎樣總結這次留學經歷呢?
答:它給了我體現自己價值的一個機會,國家花那么大精力和財力派我們出去,讓我們回來之后有用武之地,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我挺珍惜的。留學歸來,我的眼界開闊了,而且心態也在變化。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祖國”的含義是什么,也更加珍惜在國內的生活。
在外留學應該有責任意識
熊偉(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外事局國際處處長)
2001年被選派到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學習公共管理學
問:您在國外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答:我們是為學習而出國的,但也應該有一種責任意識,即宣傳祖國文化的責任,體現這個國家精神風貌的責任。所以困難談不上,就是學習的壓力比較大,畢竟只有一年的時間,要充分利用時間學好所有的課程,拿下學位。
問:您認為作為公派留學生,在國外學習應該有怎樣的態度?
答:我們要把中國越來越強大的現狀和中國的影響力宣傳出去,再把國外先進的理念都帶回來,我覺得這個是關鍵。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時刻牢記,祖國給我們機會,我們就要努力學習,回來后把自己學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中,報效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