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留學:狂熱與嚴峻并存

發布時間:2007-8-10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你留學嗎?”“你家小孩打算出國讀書嗎?”高考、中考結束后,這已成為不少學子和家長見面時的問候語。

  留學已經成為一股熱潮,行內人士甚至用“全民留學”來形容它的熱度。以前是大學畢業生出國留學,現在一些高中畢業生也出國留學,甚至連初中生、小學生出國的都有。

  南京每年自費留學的人數有多少?盡管沒有一個權威部門做過統計,但江蘇省高校畢業生流向情況統計顯示,2004年、2005年、2006年,我省高校畢業生出國的人數分別為373人、1677人、2125人,出國率分別為0.1908%、0.6672%、0.7404%。南京市招辦的數據顯示:2006屆、2007屆高中畢業生中,高考前就獲得國外院校預錄取資格的人數分別為170人、261人,而高考后出國的人數則是這一數字的若干倍。

  面對這股留學熱,業內人士和專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出國留學,也并不是所有的“海歸”回國后都有很好的發展。留學熱需要冷思考。

  現狀一:到美國的學生機票難買

  小羽收到了美國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的錄取通知書,并已成功拿到了美國簽證。可現在令他頭疼的問題竟然是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機票買不到。他聯系了5家機票代售點,答復都是:“學生機票賣完了。”

  “學生機票買不到還可以買一般機票,漫長地等待面簽才是最痛苦的。”小可申請的是美國丹尼森大學,錄取通知書剛剛拿到,為了申請面簽已經打掉了兩張54元的電話卡,結果面簽時間還是約定在1個月后。

  申請美國面簽必須用專門的電話卡給美國大使館打電話預約。每打一次電話,它就會給3個時間選擇。由于申請的人太多,現在大使館可供選擇的時間一般都在1個月后,除非前面突然有人放棄面簽。“面簽要等這么久,這在以前也是沒有過的,以前電話預約面簽,可供選擇的時間一般都在1周后。”

  “留學確實熱!”留學業內人士說,去年一年,從該公司成功申請去美國的總共不過10多人,而今年才半年,成功申請去美國的已經達到了40人。

  不僅是美國,到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留學,都有不同比例增長。留學業內人士統計,去年從該公司去英國的學生有50人,今年同比增長了20%。留學業內人士統計,該公司去年出去的學生大概在300人左右,今年同比也增長了20%。

  現狀二:前年送孫女出國,今年送孫子出國

  前年,65歲的梁女士把上高二的孫女送到了加拿大,今年,她又把即將讀高一的孫子送了過去。

  梁女士介紹,在國內拿到高中文憑后,可以申請的國外院校的面其實很窄;而在國外讀了當地的高中,基本所有的學校都能申請。孫女當時在南師附中讀高二,成績一般,如果等到高中畢業后再申請加拿大頂尖的學校、申請加拿大學校的建筑專業,幾乎不可能。而現在,她已順利申請到一家在加拿大綜合排名前3位的大學的建筑專業。

  “不過,高二過去還是有點晚了。”梁女士說,加拿大的高中實行的是學分制,選科方式和大學很相似,學商科的學生,高中階段就要學經濟學、微積分,所以,高二的學生轉過去的話,很多課程就跟不上,就得補課,如果不補,還得再學2年或者2年半。而且,加拿大的大學還有規定,如果有3年全日制英語的學習經歷,申請大學時不需要單獨的語言成績,即雅思或托福的成績。所以,在孫子初中還沒畢業時,她就忙著給孫子辦理了相關手續。“初中畢業證書一拿到,過了暑假,他就可以過去了。”

  留學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很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優惠”,所以,留學低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在該公司去年出去的300人中,出去讀高中的比例占了近20%,比上年增加了5個百分點。在另一中介公司去年出去的300人中,出去讀高中的也占了15%,同比增加了3個百分點。

  兩大因素推動留學熱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家長要把自己的小孩送出國讀書?

  一位錢姓家長的心態頗具代表性:“美國、英國、加拿大等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兒子的成績在國內上好大學太難,最多只能上個本二、本三這樣的學校,將來畢業后找工作都成問題。而他這樣的成績,到加拿大或澳大利亞,就能申請到個不錯的大學。他的數學很好,如果能申請到加拿大排名前幾位的哥倫比亞大學或滑鐵盧大學的精算專業,將來的就業根本不用愁了。”而據這位家長介紹,兒子申請加拿大這兩所大學的成功率都很大。

  國內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和國民對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的矛盾是留學熱的原因之一。

  但這也不是留學熱的唯一原因。

  據了解,在眾多前來國內招生的國外大學中,在國際上名聲顯赫的名校只占了很小的比例,絕大部分是很一般的學校。

  “國內留學熱,國外教育產業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研究教育經濟學的葉忠博士說。

  他舉例說,英國是個高福利的國家,本地人上大學交的錢非常少,所以英國大學的經費嚴重不足,于是他們就把招收海外學生作為解決經費不足的一個途徑。以前,英國對外國留學生與本土學生的收費標準是統一的。而目前,英國招收一名留學生的收入是本國學生的8至10倍,中國學生赴英深造每年人均花費20萬元人民幣,MBA等熱門專業則需25萬元人民幣左右,這還不包括旅游、探親、陪讀等其他消費,外國留學生為英國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大量招收國外的學生,也是其教育產業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從一般規律來看,教育產業對經濟的貢獻是非常直接的,它對GDP增長的直接貢獻一般不應少于4%,在發達國家可以到6%至7%。

  “通過吸引國外優秀生源,國外高校還可以提升學校的聲譽,募集到更多的捐款和資助。人才聚集有個馬太效應,科技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越能吸引到更拔尖的人才。這對那些國家的發展也大有好處。”葉忠說。

  留學者現狀一:“海歸”找工作也不輕松

  小利,南京某大學財會專業本科畢業,2004年6月留學澳大利亞,一年后攜碩士學位歸國。

  出國前,小利在一家外資公司財務部工作,她的經理是個從加拿大留學回來的“海歸”,雖然不很懂業務,卻拿著1萬元的月薪。“不就是有個留學的背景嗎?”小利心里不服氣。最終她也如愿以償地去了澳大利亞。回國后,她給自己訂了找工作的“三不”政策:非跨國大企業不去;月薪低于1萬元不去;工作地點非市區不去。可按照這個標準,半年過去了,她也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前不久,一家中美合資公司招人,經過幾輪考核之后,小利進入了最后一輪的5人競爭,其中有3個和她一樣都是“海歸”。這次她已經把薪水降為了每月4000元,可最后還是敗給了一位有工作經驗的本科生。

  小利說,為了留學,她當年東拼西湊了20萬元。出國前每月還能掙5000元,可現在連一份4000元的工作都找不到。

  留學者現狀二:出國變成“壞孩子”

  小軍,前年10月到澳大利亞讀一所私立高中,在那里呆了1年后,就被爸爸媽媽“拎”了回來。

  “我們班一共有40個同學,其中22個是中國人。在那里上學和在國內幾乎一樣,根本沒有什么留學的感覺。”小軍告訴記者,開始他還想好好學,可后來,在那個環境里,不知不覺就學不下去了。“班上的中國學生多,同學之間總覺得說外語別扭。反倒是一些當地的學生找我們學中文。”平時,同學們經常互相請客,到處旅游,有時候還打牌賭錢。

  小軍的媽媽告訴記者,兒子在國外不斷和他們要錢,他們就奇怪,開銷怎么這么大?后來讓澳大利亞的朋友去看了一下才知道,兒子在那里根本沒怎么好好學習,一年下來,不僅花了20萬元,還欠了同學好多錢。“孩子還小,一個人在國外缺乏自制力。”于是她和老公當機立斷,把他“召”了回來。

  理智面對留學熱

  不少市民出國是一種“從眾行為”,由于信息不對稱,他們對國外以及國外大學的情況并不了解,很多時候,他們比的不是國外的教育環境,而是和身邊的人進行攀比。

  “留學可以看成是一種教育投資,但任何投資過熱都是風險的積累。”葉忠說,現在“海歸”就業已不再處于優勢地位,所以,我們出國前就應該算一筆詳細的經濟賬。但算賬時不能僅僅考慮出去要花多少錢,回來后是否能找到工作,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而是要把留學的機會成本算進去。因為留學需要放棄國內的工作或工作機會,放棄可以買的房子,放棄可以做的生意等等。

  對于有些孩子,可以說提前出國給了他們除了高考以外的第二種選擇,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這種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要求孩子的綜合素質好,抗壓性強。出國的孩子都要經過一個磨合期,語言的陌生、社會環境的陌生往往給他們造成很大的壓力,而喜歡溝通的孩子比較容易走過這個階段。國外的學校大都喜歡綜合素質高的孩子,孩子如果有一兩樣特長,就能在國外得到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而且,學校周圍的環境非常重要,家長們在給孩子選擇學校時,尤其要注意。

文章:“留學:狂熱與嚴峻并存”正文完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