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國際報道,在北京國際教育博覽會上,一批有意出國的學生和家長發現,不少留學國家的門檻抬高了,而有關負責人表示,抬高門檻主要就是針對中國的“小留學生”現象。
記者從教育部、駐滬領館等有關方面了解到,今年以來很多熱門留學國家紛紛調整他們的留學法規、政策,把留學門檻提高了,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近年來,來自新西蘭、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中國中學生主要留學地的負面消息頻傳,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小的學生,學業沒成就,生活沒約束,不能適應環境,甚至造成一些社會問題……
有關專家和留學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紛紛發出呼吁:中國部分小留學生的劣跡,正玷污著中國留學生的整體形象,因此小留學生千萬不要成為“留學垃圾”。
小留學生的三大典型“劣跡”
劣跡一:留學成了揮霍
留學生家長徐麗英曾多次到新西蘭考察,她告訴記者,和她兒子同去的16個留學生中最后在新西蘭考上大學的只有她兒子一個,而她在新西蘭結識的一些小留學生中,很多都是拿自己家里的錢在揮霍:如有的因為學習不好,整天游蕩在街頭或是頻繁換私立學校,他們不斷問家里要錢,而且是幾萬、十幾萬元地要;她兒子的室友還在世界杯、歐洲杯期間參與賭球,一輸就是上萬元,沒錢就打長途問家里要,估計家里在他身上花的錢已近百萬。
劣跡二:留學成了打黑工
不少留學國家明文規定,留學生讀書期間不允許打工或是對打工時間作了限制。但一些留學生雖然以學生簽證過去,實際目的卻是為了打工賺錢,不務正業導致學業荒廢。正在
荷蘭留學的小邱同學告訴記者,荷蘭規定了留學生每周可打10小時的工,但他的一些中國同學卻遠遠超過這個規定時間,他們常常徹夜在餐館、酒吧工作,然后早晨回到宿舍睡覺,結果在國外呆了一年半載,連英語關也沒過。
劣跡三:留學成同居生子
一位在英國讀大學的男生這個暑假專門叫母親給他郵寄“安全套”,原因是他在國外已和女友同居了,這是為了“安全起見”。而他的女友才不過17歲。據他透露,同學間像他這樣的情況很普通,尤其小留學生一空虛寂寞,很容易戀愛同居。
而在禁止墮胎的國家,一些來自亞洲的高中女生因不慎懷孕終止學業,由于政府對出生的小孩有相當數額的津貼,不少“小媽媽”甚至就靠孩子過活了。
出現“留學垃圾”事出有因
多年從事留學工作的上教國際總經理李維平告訴記者,出現“留學垃圾”現象主要是因為“小留學生”年齡太小,而國外學校的自由度又很大,很容易造成他們情緒和心理的困擾,造成人格發展的缺陷。還有一些獨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洗衣、做飯、搞衛生都要從頭學起,缺乏社交、禮儀方面的知識,在異國他鄉求助無望,易有憂郁感和失落感,行為上容易出軌。
中國留學服務中心上海赴澳辦主任袁正翔指出,與別國的中學留學生相比,一些“小留學生”由于語言基礎薄弱上課難以理解,高中畢業都成問題。澳大利亞教育制度與國內不同,各州報考大學的規定也不同,有些州的大學以會考成績與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錄取學生,有些州則完全根據平時成績錄取學生,對于習慣應試的中國學生來說,平時比較放松,導致成績不理想。
一些學生把時間浪費在玩游戲、逛馬路、談戀愛上,學習一旦放松補也補不上。于是有學生組成了小團體,從曠課、搬出指定寄宿家庭等違反校規的行為,慢慢發展到輟學,甚至進行勒索盜竊,給當地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
剛剛在英國考上牛津大學的上海留學生陳通行認為,在國外留學更多要看學生自己的自覺性,因為國外的確有很多賭場或聲色場所,“小留學生”如果自控能力差,很容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而除了“小留學生”的自身原因,家長的誤區和一些不負責的留學中介機構也存在責任。一些家長沒有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孩子的能力是否足以適應留學生活,而是主觀地認定“出國就高人一籌、留學回來就吃香”。為了達到讓孩子留學的目的,他們甚至不惜傾家蕩產也要把孩子送出國門。而一些不負責任的中介為了賺取相關院校的高額傭金,把不合格的學生送出國門、把合格的學生送到不合格的學校。
所以要提醒急于出國的中學生及家長:選擇留學務必三思而行,切莫成為“留學垃圾”。年齡太小者不要急著留學;自覺性和基礎太差者不要急著留學;外語不過關者不要急著留學;家庭經濟狀況艱難者不要急著留學;沒有明確的學習和發展計劃者更不要急著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