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瑞士留學,主要是旅游和酒店管理教育的整體認識偏差,表現為有意或無意識地將其視為一個二流的,不得已的留學去向選擇。這個問題的根子在于國內對服務行業不重視。同時,將去瑞士酒店學校留學狹隘地視為學“酒店管理”是一個來自翻譯上的誤解:即中文里沒有給Hospitality一個合適的翻譯。在英文里,Hospitality除了包含酒店管理外,旅游業、金融業、食品行業,體育俱樂部,也在其中;甚至部分的新聞業、教育業和醫療業也在它的范疇之內。
2.由于以上錯誤觀念,瑞士留學成為了眾多外語不十分好,又想出國的人的一個選擇。瑞士教育界對我國留學生在英語方面的高分低能現象還處于僅僅感到奇怪階段。甚至大多數優秀的酒店管理學校對我國學生的英語水平的要求和對來自其他國家的學生的要求是一樣的,是TOEFL分數500到550之間,但對有些中國學生來說,考個640,卻一句不會說,大部分聽不懂決不是新鮮事!鑒于此,一些優秀的學校在國內開始設有代表或面試代表。你一定要在國內解決英語的聽說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否則就是在拿自己的金錢和時間開玩笑。
3.學位虛榮心也是一個問題。絕大部分家長在咨詢時,十分注重強調學生將獲得什么名稱的學位。在留學時,懷有這種虛榮心,很容易招“克來登”學校和不良中介上門。在聯系學校的時候,應該更多地注意學校所提供的課程里包含哪些科目,并要校方拿出每個科目具體有些什么內容的詳細材料,這樣,你會對自己將學到些什么更有把握。還有些人,一個勁地問國內對這個學歷是否承認,這種擔心有道理,但也有可笑之處。瑞士的優秀學校的Hospitality教育是世界頂尖的,在這個領域的業內人士對你的學歷是否認可是最重要的,因為是這個行業將來雇傭和評價你。正因為如此,最好選擇在這個領域內有公認聲譽的學校,你的發展才有保證。
4.與留學中介的奇怪關系。瑞士留學有很多是靠中介去的,其中不乏受騙者。筆者愿意指出,瑞士留學的手續是所有國家里相對簡便的,簽證也比較有把握(至少至今還是),留學費用比有些國家是要高昂一點,但卻是無須經濟擔保的,因此,從手續上講,無須求助于中介。
5.迷信“洋人”情結。以下情況挺常見。有的人在聽了中介的介紹之后仍然狐疑,但一見校方派來的洋人,便打消了疑心。這種迷信是危險和不合邏輯的,很容易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中介利用,不是沒有過外國人參與欺騙中國留學生和家長的事例的。
瑞士使館會給所有感興趣瑞士酒店教育的人一個按字母順序排列的學校名單和大致介紹。這個名單只是信息而已,并不意味著使館承認那所學校。
瑞士是一個高度地方分權的聯邦制國家,由稱之為CANTON的州組成。瑞士的聯邦政府僅在以下幾方面掌有大權,如外交事務、國防、國家經濟和金融等。而各州(CANTONS)享有大部分的權利。
你能相信瑞士沒有國家的警察武裝嗎?每個州有它自己的警察。如果你到了瑞士的蘇黎世機場,你的護照是由蘇黎世的警察來查驗,而如果你在日內瓦離境,則是由另外一個州的警察來查驗你的護照。瑞士沒有教育部,而每一個州有其自己的教育局。
這種完全分權制甚至也在最基層的行政管理部門即社區(村鎮)采用。它們自主操持自己的事務,自己征稅。而且它們有著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獲準公民權的程序。外國人要成為瑞士公民的話,必須由他所居住的社區所接受才行,而瑞士政府沒有發言權。
再有,經濟是完全自由的。任何人可以組建協會,公司或是學校。這就是為什么在瑞士有許多私立的大學,商科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有許多學校是世界馳名的。學校的成立無需審批,只有針對公司的建立、注冊和營業而制定的法律、法規必須遵守。
像世間所有事物一樣,這一體制也有一些弊端。比如,既然任何人可以開公司,騙子,低素質的人或想在客戶身上狠撈一把的人也要開公司。
在自由經濟中,人們知道這種體制的優點,也知道它的缺點。因此大部分人在選擇和決定學校時都十分小心仔細。但在不同文化環境下的人,如果對這種體制不了解,有時就會很難作出正確的決定。因此在選定一所酒店學校時應該要多問問題。
利用中國學生的不同教育觀賺錢
有些酒店學校是新近幾年成立的,他們要又快又多地掙錢。看上去他們只集中在遙遠的國家,如中國招攬學生。他們知道兩國之間的距離使中國學生很難得到客觀的學校情況。
有時,中國人到瑞士使館咨詢,但是使館無權予以評價,因為使館代表的是瑞士政府,而瑞士政府并不監管這些酒店學校。它并不知道這些學校的優劣。如果瑞士使館說一個學校不好,這個學校就有可能將瑞士政府告上法庭。
由于文化和歷史的原因,中國學生與歐洲學生的教育觀相當不同。一些學校正是利用這一點來盈利。在學校招生的教育展上,比較一下中國學生和瑞士學生也許可以說明這一點:在與瑞士有關的教育展上,瑞士學生和家長會問學校會提供給學生哪些知識,能力和技藝,學生畢業后可能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需要學多長時間,直到最后才有可能問起,而且一般都不問,他能拿到什么樣的文憑。很多西方國家學生不太在乎上學的費用,而更注重他們所受教育的質量。很多中國學生卻很不相同。他們來到展位上就問:“你們有碩士學位嗎?”“我能得到學士學位嗎?”他們更在意學位稱號,而似乎對在拿到學位過程中能學到哪些專業知識少有興趣。他們似乎有一種錯誤的概念,學位越高,就能得到更好的工作。當然,他們也會問及價格。而且經常發生的是,他們上最廉價的學校,而那里的教育往往也是“廉價的”。
一些新建的學校正是利用中國學生的這一特點,提供響當當的高學位,如博士、碩士等等。這些頭銜只需經過短期的“學習”即可拿到。在其他西方國家里,甚至有無需學習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到的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