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教育簡介
美國的教育體系是高度分權的。根據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的有關規定,憲法不授予聯邦而又不禁止給州的權力屬于各州。聯邦政府因而無權確定國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教育課程設置等均由各州與地方學區決定。但是由于美國各州在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諸方面所具備的共性,以及美國國家教育評審、鑒定機構的指導作用等,全美各州的教育體制雖有所差別,但總的看是大同小異。
美國的教育基本上可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個層次(見下圖)。
。ㄒ唬┏醯冉逃c中等教育
美國的初等教育包括一至兩年的學前幼兒教育,一年的幼兒園,五至八年的小學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七年級開始的初級中學教育,以及九至十二或十至十二年級的高級中學教育。
美國大多數州實施從幼兒園到高中十二年級公立學校的免費義務教育。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州和地方政府。
美國所有州都允許舉辦私立中小學教育,但必須經州政府許可,取得辦學執照,并接受政府的監督。
美國教育結構圖
年齡 年級 學校層次與類型
26 博士后
25 博士 專業學位(醫、法、神、管、教等)
24
23
22 碩士
21 4 大學本科
20 3 職業/技術學院 初級/社區學院
19 2
18 1
17 12 高中(4 years High Schools) 高級高中(Senior High Schools) 六年一貫制高中
16 11
15 10
14 9 初級高中(Junior High Schools)
13 8 8年制學校 中學(Middle Schools)
12 7
11 6 小學(Elementary or Primary Schools)
10 5
9 4
8 3
7 2
6 1
5 幼兒園(Kindergartens)
4 托兒所(Nursery Schools)
3
說明:美國義務教育年限各州有所不同,從11-13年不等(其中30州11年;9州12年;11州13年)。
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對初、中等教育的管理模式為:絕大多數州設有教育委員會,該委員會根據有關法規制定公立中小學教育政策,由州教育廳長及其下屬的專業教育工作者和輔助人員貫徹執行。州教育廳的職責通常包括:將州教育經費分撥給地方教育當局,執行或解釋有關學校的法律,向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咨詢等。在初、中等教育的具體管理和運作中,地方學區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美除夏威夷州以外,各地都設有地方學區,具體負責公立中小學的設立和管理等。根據2002-03年的統計數字,全美國共有14,465個學區。地方學區的領導成員一般包括五至七人,其中部分成員由地方政府任命,其他成員則由當地居民選舉產生。各學區領導成員所組成的學區教育委員會根據州的政策等,責成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具體管理地方公立中小學教育。
。ǘ└叩冉逃
美國高等教育從1636年建立的哈佛學院開始,至今有370年的歷史。其中1862年頒布的《莫雷爾法案》、1944年頒布的《退伍軍人法案》以及1958年頒布的《國防教育法》等在美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美國高等教育的運行和管理體制比較復雜,其中聯邦政府、州政府和高等院校的全國性組織作為三個關鍵性的環節,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美國建國以來,聯邦政府一直積極扶持高等教育發展,但是聯邦政府一直沒有制定過關于高等教育運行和體制方面的規定性文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向大學提供科研撥款和學生資助,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了深刻影響。根據2000-01年的統計數字,聯邦政府為高等教育提供的經費雖然只占高等學?偨涃M的11.2%,但是為大學生提供獎學金、貸款和對大學研發活動提供經費的額度卻遠遠超過各州政府、工業界及其它捐款者。例如1999-2000年度聯邦政府為大學本科生提供的資助(包括獎學金和貸款)占大學生所得資助總額的57.7%,州政府提供的資助比例只占22.6%。2004年,聯邦政府對大學的科研項目撥款占大學所有科研收入的62%,達261億美元,其中206億美元為基礎研究經費,49億為應用研究經費,5.43億為開發研究經費。此外,聯邦政府還在稅收政策方面支持高等教育,如規定高等院;I措的經費以及家庭為子女準備的教育費用可以減稅等。
美國各州政府對州內公立高等學校的規劃、運行和體制等均有規范性的文件。但總的來講,州政府只是為高等院校的運行提供法律框架,而各類高校自發形成的各種全國性、區域性或行業性組織,對高等學校運行和體制規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美國各州政府對高等教育經費的撥款沒有統一的模式,但大部分州是根據慣例來確定分配方案。即在州政府每年的高教預算確定之后,根據州內每個公立大學每年的招生情況、學校性質和需要、教學設施狀況等確定具體分配方案。一般情況下,每個州立大學每年所分到的教育經費數目變化不大。對經費的使用,州政府通常也只是制定一些指導性的政策。
。ㄈ┟绹逃窘y計數據
根據美國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到2004年秋,美國在校學生總人數大約為7,170萬人,其中中小學生人數為5,510萬人,大學生人數達到1,660萬人。大中小學教師總人數430萬人,其它專業人員、行政人員和后勤人員共500萬人。因此,正規教育行業就學人數、從業人數總數達到8,100萬人。約占美國總人口(接近3億)的27%,也就是四分之一以上的國民在教育行業。
2002-03學年度,美國共有14,465個公立學校學區。公立小學71,270所,其中只有一位教師的小學366所。公立中學28,151所。私立小學26,569所,私立中學11,846所。
2004年美國共設有普通高等學校4,236所。其中公立高校1,720所,私立高校2,516所。見下表!
美國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統計表
公立 私立 總計
四年制 兩年制 合計 四年制 兩年制 合計
博士 碩士 學士 其它 博士 碩士 學士 其它
165 281 103 85 1086 1720 96 363 545 892 620 2516 4236
2003-04年度,從幼兒園到研究生院的公私立教育的開支,約為8660億美元。其中中小學開支5140億美元,大學和學院開支3510億美元。教育開支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7.9%,比1993-94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中小學生年教育經費生均日常支出為8310美元,大學生年教育經費生均日常支出為20606美元。
二、布什政府當前主要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
2001年布什總統上臺后,高度重視教育改革。他于2002年簽署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以下簡稱NCLB法案),被普遍認為是繼1965年基礎教育法頒布以來的最重要的一部基礎教育法律。NCLB的重點目標是縮小學生成績之間的差距,為所有孩子提供高質量的教育。為此,教育部要求各州要建立綜合、全面的體系,支持一些學區的基礎薄弱學校(low-performing schools)的調整和改進。努力使得學生每年都取得顯著進步,爭取到2014年,所有學生的閱讀和數學技能都能夠達到熟練目標。
今年以來,布什政府出臺多項重大教育改革舉措。除繼續實施NCLB法案外,還建立了“國家安全語言計劃”、“提高美國競爭力計劃”!拔磥砀叩冉逃瘑T會”在美國歷史上首次提出了全國性的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簡要介紹如下:
。ㄒ唬├^續實施NCLB法案。2007財政年度是執行NCLB法案的第六年,教育部編列實施法案預算經費244億美元。對于實施法案的效果,美國教育部的估計是“正在起作用”,小學和初中生閱讀與數學測驗結果表明,學生成績有了顯著提高。
(二)實施“國家安全語言計劃”。1月5日至6日,美國務院和教育部首次聯合舉辦以加強國際教育為主要目的的全美大學校長峰會。布什總統到會發表講話,宣布啟動“國家安全語言”計劃,要求加快培養美國的外語人才。被認為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的“關鍵語言”包括阿拉伯語、漢語、俄語、印地語和波斯語。計劃要求加強美國從幼兒園到大學水平的語言教育。此項目2007年預算為3500萬美元。
。ㄈ⿲嵤疤岣呙绹偁幜τ媱潯。1月31日,布什總統在年度國情咨文中提出實施 “提高美國競爭力計劃”(American Competitiveness Initiative),計劃要求中小學生學習更多、更大難度的數學和科學課程。2007財政年度教育部為此計劃專列預算3.8億美元。
。ㄋ模拔磥砀叩冉逃瘑T會”建議改革美國高等教育。2006年8月,美“教育部長未來高等教育委員會”經過一年的調研,提交了有關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建議的報告。報告從四個方面分析了美國高等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第一、高校新生質量不高、高等教育機會遠非平等;第二、大學學費上漲過快,政府資助流向富人,公共教育經費使用效率亟待提高;第三、大學畢業生質量令人擔憂,高校教學標準下降,教學改革步履艱難;第四、高?冃ж熑沃坪驮u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針對這些問題,報告提出了較為詳細的改善和提高的建議:第一、努力增加高校入學機會。第二、提高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經濟承受力。第三、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教育創新。第四、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問責體系。
三、美國教育對外交流
外交事務是美國聯邦政府的職責。因此,與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之間簽訂教育交流協議,以及制定國際教育政策,也屬于聯邦政府職責范圍。
(一)聯邦政府負責國際教育的主要機構
1、美國教育部(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是負責教育事務的主要聯邦政府機構。教育部負責協調國際教育政策和對外合作與交流活動。
在美國教育部內,美國教育信息中心(U.S. N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USNEI)、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簡稱NCES)根據國際協定收集、傳播國際教育、比較教育、國際測量等方面的信息,并與國際統計機構進行合作。
2、美國國務院(U.S. Department of State)
(1)美國國務院領事事務局(Bureau of Consular Affairs of the U.S. Department),負責批準和發放外國學生和教師赴美簽證。
(2)美國國務院教育與文化局(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 of the U.S. Department),負責管理海外教育咨詢事務,監管聯邦政府資助的交換學者項目。
(3)美國國務院國際組織事務局(Bureau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ffairs of the U.S. Department),負責監管美國與國際組織或地區性組織有關的活動。
3、白宮“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The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USTR),負責國際貿易談判,包括WTO與GATS的談判。教育服務貿易也是USTR的管理職責范圍。
4、美國移民和歸化事務局(U.S. 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Service, INS),負責批準外國人進入或居留美國,管理實施美國居住條例。
(二)民間國際教育交流活動
除上述由官方負責的國際教育交流事務外,大多數國際教育交流活動是在民間進行的,包括學生、家長、教育工作者、學校等從事的國際交流活動;顒有问桨ǎ河伤綘I企業贊助的交流項目;跨院校合作;研究合作;學生到國外學習旅行;學分轉移和互認協議;院校合作伙伴關系;私人咨詢和支持服務;個人或團體尋求國際教育或教學工作機會等。除跨境流動需要辦理護照和簽證外,這些活動一般不需要政府的批準或監管。
。ㄈ┕俜胶兔耖g合作進行的國際教育交流活動
有四類需要官方和民間合作進行的國際交流活動。第一,簽署正式的國際協議,進行國際談判和訪問;雖然主要由官方組織實施,但需要聽取民間的意見,或需要有民間代表參加。第二,面向國際提供教育信息服務;美國教育信息中心(USNEI)本身是一種官方和民間合作的組織,美國國務院的海外信息服務也需要民間組織和信息提供者參與。第三,制定國家間學位學分互認政策;雖然美國大學、雇主、頒發許可證的部門都能夠就是否承認國外的學位學分自行做出決定,但“全國外國教育文憑評價委員會”(the 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Evaluation of Foreign Educational Credentials)仍然需要就國際教育文憑互認提供一般性指導。這一委員會既包括官方也包括民間的成員。第四,制定和實施國際教育政策;美國教育部、國務院以及其它機構在制定和實施國際教育政策時,經常需要征求教育界及其他部門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