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好充分準備
美國大學尤其是公立大學的基礎課規模很大,150到400人不等,進度也很快,所以入學以前一定要做好精神和物質準備。
物質準備的范圍很大,這里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留學生若是因為語言或者學術障礙聽不懂課程的話,可以買一個數字錄音機錄下每堂課,最好是能有自動轉換成文字功能的那種。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錄音之前一定要得到教授的允許,以免版權糾紛。
2、要積極參與課程
美國課堂比較活躍,除了老師講課(lecture)的形式之外,還會有研討(seminar)等其他形式,學生需要先自行看書或做資料檢索閱讀后再到課堂上分組和老師討論,這樣的活動美國留學生一定要做好準備并積極參加,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很多思想的火花也是這樣迸發出來的,這是中國留學生比較薄弱的環節。
3、充分利用美國大學的課程規則
在開學的前兩周若是不喜歡某個課程的教授的話,可以調到同課程其他教授的班里,但并不需要聲明理由,但要記得其他的課程也要因此調節時間,甚至可能調節任課教師。
若是覺得某個課程難度太大的話,前兩周內一般也可以退出課程并返還學費,期中考試之后若是某個課程成績不好,也可以在不影響在校GPA(總平均成績)的情況下退出(drop)這門課,但學費就不返還了。在學期末若是某門課沒有通過,還可以選擇讓其不進入GPA的“寬恕”(forgiveness)后重修,但是每個學校對在校期間可以“寬恕”的次數都有限定。
4、老師的水平和口碑很重要
建議選課之前在相關網站查閱以前選過該課程學生對教授們的評語,也可以咨詢各校的學長學姐導師。
5、充分利用課程的教學資源
美國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提問,但需要舉手得到老師的允許,如果作業有問題,一定要在老師公布的“開放辦公時間”(office hour)里去答疑,如果課程學習有問題,學校設有“學生學習中心”(student learning center)會幫助診斷釋疑。
6、掌握在美國大學修課的資源
絕大多數美國大學老師使用相應的教育軟件和學生交流,可能是“黑板”(blackboard)、“畫布”(canvas)等,老師通過這些軟件平臺公布作業、進度、成績(學生只能看見本人的)、甚至進行培訓考試等。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和老師交流,所以在入學前一定要搞清本校老師使用的教學軟件,并要參加學校這類軟件的培訓(已包含在學費里的)。
7、重視與課程助教的關系
美國課程一般都配備有學生助教(teaching assistant),他們多數需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最后拿到這份工作,所以課程有問題也可以及時與助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