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選擇赴美國就讀本科仍然是主力
從人數上面,顯然受到大形勢的影響,2019年赴美國學習的總學生人數有了一定的下滑,增幅繼續下行,但是總量上面數字依然非常龐大,大約占到美國國際學生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中國依然依舊是美國最大的生源國。雖然目前在大形勢上存在一些摩擦,但是美國發達的教育體系以及畢業后的發展空間依然受到的廣大家長和學生看高。
第二,文理學院錄取走高
從美國留學生所選擇的學校類型上看,中國家長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家庭,開始逐漸接受美國文理學院的教育模式,不再僅僅局限于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的綜合性大學(University),或者是所謂的常青藤名校,而是更多根據孩子自身的學習情況、個人特長,以及家庭的經濟實力選擇就讀美國的四年制文理學院(Liberty Arts College)。從教育理念上看,中國家庭對于培養孩子的理念進行了升級,美國文理學院強調對本科生的博雅教育,因此在各種類型的世界大學排行中基本上處于“隱身”狀態。在選校參考性最廣泛的美國USNEWS 排行中文理學院排名也是單獨進行的,雖然沒有世界排名作為支撐,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將對其聚焦本科生精英教學的模式逐漸認可,希望孩子能夠在本科學習過程中得到更加個性化的培養,因此文理學院錄取在國內呈現上升趨勢。
第三,專業選擇多元化
留學生選擇的專業也更加多元化,之前中國學生一直都比較青睞金融以及商科類的本科專業,希望未來能夠回國在金融市場上一顯身手,但是隨著目前我國金融業發展進入調整時期,各種金融監管制度逐步建立,原先一批偽金融業務被清洗出局, 因此市場對于金融人才的需求趨于理性,市場供需關系平穩,市場的發展反饋到了美國高校專業選擇上面,金融等相關專業大熱的時代已經結束。
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對于新興科技(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的重視程度提高,導致了在這塊就業市場行情看漲。因此很多學生在專業選擇上更傾向于一些新興的高科技類型專業,如數據科學,人工智能、網絡科學等。
此外,隨著中國教育體系的完善,中國學生不再僅僅局限于學習數理化知識,開始注重之前比較“小眾”的專業,比如建筑設計、藝術管理等,這體現了我國教育界視野的提升,進入了“全人培養時代”。
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院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