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赴美國留學的學生日漸增多,但是還是有很多學生及家長不知道該如何著手選課,而課程的選擇對大學申請結果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在選擇課程盡量讓自己少走彎路,對此小編今天就為大家總結了美國高中選課誤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認為美國的課程難度比中國的簡單,所以盡量都選難度高的課程,認為含金量高。
事實上這個需要看學科,一般而言,像數學類和科學類課程,中國學生總體上還是有優勢的,所以這類課程可以根據自身能力選擇Honor或者AP的課程,但要注意Biology這門課,由于涉及的英文單詞量過多,小編建議學生選擇普通課程即可。另外一方面,對于語言類和歷史類的課程,對于這方面積累不是很多的學生,要特別關注,注意單詞和記憶和閱讀的積累。
此外,對于難度就等于含金量這個偽命題,也是要清楚地認知的,對于學校來講,首要考慮的還是成績高低問題,然后才是難度高低問題,所以對于每一位學生來講,一定要注意課程難度的適度原則,切忌貿然選擇自己不了解不熟悉的課程。
二:認為9年級是國內國外過渡階段,即使成績不好也沒關系,并且把難度高的課程都集中在12年級學習
按照理論來講,或者說按照課程難度的疊加程度來計算,認為12年級的課程難度最高這樣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在12年級的壓力特別大,不但一邊在忙申請(不單單是材料提交,還有各種面試活動),而且另外一面還要保證自己的GPA,這就很難為自己。
另外,如果在讀高中把難度最高的課程都集中在12年級,從申請的角度看,10年級和11年級兩年最關鍵的GPA中的課程難度一定會有所降低,或者在同齡的申請者中肯定不會有優勢體現。
最后我們來說這個9年級的成績問題,雖然UCLA也有在官方網站赫然寫著在審理材料時只會審閱10年級和11年級兩年的成績單,但是從多年的申請經驗來看,9年級成績在3.5以下的基本也不會被錄取。所以,無論什么時候,保持一個穩定向上增長的GPA是能夠進入到名校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