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而言,美國依然是中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據2018年美國《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2017/18學年中國在美國留學學生數量達到363,341人,較去年增長了3.6%,占美國國際學生總量的33.2% 。然而,隨著近一兩年美國政策的不端調整和波動,美國國際生注冊總人數卻在2018年第一次出現了負增長態勢。對此相關機構認為,以最近一段時間的中美關系來說,短期內或會讓一些學生和家長對于美國留學稍有顧慮,但是縱觀中美教育長期交流環境來看,并不存在任何相關的“致命政策”,因此即便美國境內近期形勢波動稍明顯,但并不會給中國學生帶來很多決定性和實質性的影響及改變。
根據2018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有超過23萬人就讀工程類專業,人數占比21.3,依舊保持首位,商科及管理類專業人數緊隨其后,但同比下降了2.3%。值得關注的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類專業就讀人數漲幅高達11.3%。由此可見,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相關專業的申請或將持續升溫。
根據分析,中國學生對名校和商科專業的“崇拜”依然存在,然而在與“適合專業”對比下,“學校排名”開始成為學生及家長考慮的第二因素。預計2019年,學生和家長將更趨理性,從專業水平以及就業前景出發來考慮申請,淡化學校綜合排名的光環。在美國名校申請過程中,傳統文藝、體育、社會活動等軟性背景變得更為普遍化,申請者想要脫穎而出,需要有更多的名校科研或者海內外名企實習經歷,同時也可參加國內與海外院校合辦的交換生項目或者社會公益性質的活動及比賽來提高軟實力。由于美國大學申請者的背景越發優秀,高校在激烈的競爭中對學生情況了解的也將更全面,在文書寫作中,美國高校通常會加大對申請者領導力、創新力、問題解決能力、應對挑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領域的考察,從而錄取綜合實力更為突出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