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注重學校排名,忽略某些專業優勢
只考慮榜上靠前的大學,卻忽略這些大學排名榜卻不是官方的,在美國留學你會發現有一些實力很強院校并不參與這類排行榜。
二、答非所問
不知道是語言能力的問題還是個人不細心的問題,經常發現很多同學在被問及是否有VISA卡時,總是隨便一勾,甚至還有地方需要書寫visa卡號碼時,想當然的就寫成Visa信用卡的卡號,這里的visa可是對于有簽證的學生的簽證號。
三、排斥社區學院
國內很多家長和學生認為美國社區學院等同于中國大;蛘吒呗氃盒,這個想法顯然是錯誤的。其實每年都有大部分社區學院的畢業生順利進入美國著名大學,要知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是從社區學院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的。
四、簡歷冗長
當同學們提交一份長達三頁的簡歷的時候,估計招生委員會的老師們也是驚嘆了,這可能就是中國學生的定勢思維,那就是寫得越多越好,結果這種習慣就一直維持到了現在。
五、不提前準備文書
一般招生委員會在瀏覽大量的申請文書的時候,很有可能已經就要到截止日期了,但如果你還沒填完文書那就悲劇了。grace period(寬限期)是可以通過協商取得了,所以應該早點填寫全信息盡快提交。
六、面試或是聯系老師時,問一些白癡的問題
當聯系招生委員會的老師或是進行面試時,別問一些官網上已經有了明確說明的問題,像對分數的要求之類的問題,雖然這些痕跡不會對你的錄取產生影響,但是問問學校的夜色或是問問老師對于學校最欣賞的東西這樣的問題則會使其眼前一亮,因為沒有人會拒絕一顆真誠的、求知的心。
七、過分包裝文書
很多人認為把文書寫得天花亂墜,包裝得越精美錄取可能性就越高。實際上,空洞無物、泛泛而談的文書是很難吸引錄取官員的注意力的。一份真實的,符合自己經歷的推薦信更具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