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女士的想法代表了大多數準備將孩子送往海外的家長心聲,如果非要在“孩子安全”和“學有所成”之間作單選,相信所有的家長都會選擇前者。那么,怎樣才能兩者兼得呢?
從3月20日結束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教育展上海站傳來消息說,在為期兩天的展會上,目前還處于地震、核泄漏威脅的“日本團”只來了3所學校,與動輒十余所院校參展的“美國團”、“英國團”、“澳大利亞團”形成強烈反差。而各國為了吸引生源,更是在此次留學展上齊刷刷地打出了“留學安全牌”。
什么是留學安全?澳大利亞駐滬總領事館商務處教育領事徐佩儀有個關于“安全”的新詮釋:它要包括犯罪率低下、政局穩定、環境清潔、食品安全,以及對突發事件有序的應急保障措施。他舉例說明,年初澳洲發生水災,昆士蘭州中北部不少城鎮變成一片澤國!笆転那耙恢埽數卣ㄟ^電視、廣播播放災情和預警;兩周后,機場、學校、學生宿舍被統統清理干凈,F在昆士蘭已經準備好迎接國際學生!”在澳洲看來,直面“澳洲水災”、公開信息,能更好地消除留學家庭對“安全”的疑慮。
留學專家認為,安全問題是全球每個學子都會遇到的問題,只要注意好自我保護和恰當生存,家長們不必過于擔心,甚至因噎廢食。因為突如其來的天災,如地震、颶風、海嘯或恐怖事件的發生,是留學生自我不可掌控的,但是學會自救,就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出國留學安全其實是個很寬泛的概念。除了現在大家認為的地震、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留學安全”早已從單純的人身安全內涵,擴展至留學生心理及學習安全等范疇。留學安全應該包括人身安全,遠離留學中介陷阱,莫入野雞大學,保持財物安全,身心健康等。在這其中,人身安全居于首位。
安全必修課1:掌握避險避災自救方法
有教育專家指出,目前,出國留學的群體以80后、90后的年輕人為主,幾乎沒有處理突發事件的經歷。學生一個人在國外求學,要特別重視培養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包括掌握一些必要的避險避災自救方法。
通常,海外院校在開學之初,都會組織國際學生學習有關避災自救知識,并定期安排專門的火災、地震等求生演習。比如日本大多數院校每年都有兩次防災訓練,由老師帶領學生去參加正規的防災演習,了解如何逃生和自救。新西蘭及澳大利亞等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參與火災、地震等求生演習。
要充分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如果不幸成為一起犯罪案件中的受害者,你將如何應對?如果別人需要幫助,你又會做什么?留學專家還建議學生熟記一些當地的法律條文,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許的、什么是不允許的,以免因為文化差異等不必要的原因惹來官司。
安全必修課2:深入了解目的地
對前往目的地的深入了解是在留學出發前必做的準備,這些準備既包括對當地法令法規、交通規則的了解,也有對留學國自然環境、當地人文的了解。對于宗教信仰,須持尊重的態度,不要妄作評論,以免惹來麻煩。為確保你所留學或旅行地區的安全,還要時刻謹記一些安全原則,例如不要獨自一人出行或旅游、不要居住在環境惡劣的地方、晚上要加倍提高警惕,不要進入人群復雜地區,尤其在一些不管制槍支的地區。
施強留學總監裘薇提醒,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國時,應把國家穩定和社會治安的因素考慮進去,一般發達國家的社會相對比較穩定,但也同其他任何社會一樣,存在陰暗的一面,留學生出門在外要學會保護自己。留學生可以通過咨詢專業的留學服務機構,了解留學國家的法律制度、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為出國留學做好一些心理準備。比如在北美,公民可以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持槍。因此,要更加謹慎,不可激化矛盾,多留意周圍的環境。
這些情況,學生、家長都可以通過留學中介來了解。出行之前,學生還需登錄權威部門網站了解留學國的安全問題,對留學國家和地區的疾病、食品健康等安全問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比如在去美國之前,學生可從美國國務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委員會,甚至當地新聞網站上,獲取相關政策、新聞,了解當地的流行病、常見食品等,從而明確自己在國外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吃什么,避免什么。
安全必修課3:有效防范突發事件
國外留學常見的事故通常分為三類:自然災害、大型社會事件和個人突發事故。專家提醒,在國外遇險一要沉著冷靜,二要及時尋求援助。
當遭遇地震、颶風、海嘯等自然災害時,作為海外求學的學子,要學會照顧、保護自己,了解留學國會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如美國夏季多颶風、日本多地震。一般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都會有比較系統的安全教育,留學生應仔細學習,以應對自然災害的發生。如遇到地震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緊挨墻根下和堅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上閉目,用鼻子呼吸,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擋嗆人的灰塵,千萬不要外逃或從樓上跳下,也不能使用電梯。在戶外要避開高大建筑物,要遠離高壓線及石化、化學、煤氣等有毒的工廠或設施。抵達國外后,盡早了解當地治安狀況,一旦確定住所之后,要向當地居民請教周圍環境,注意是否設有安全措施,如大樓警鈴、路邊免費求救電話等。
當置身種族騷亂、政變、國際恐怖活動等大型社會事件,如面對槍擊等突發事件時,要知道如何躲藏、怎么報警等等,一定不能慌張,要互相幫助,沉著應對,聽從指揮。社會事件如民眾游行等有時會成為暴力沖突事件的導因,因而在這種時期要特別注意安全。第一,不要露富,避免張揚;第二,危險街區避免單獨前往,要學會自保;第三,貴重物品一定自己看好;第四,不要讓陌生人進家,謹慎交友。
當搶劫、財物遺失、交通事故等個人突發事件突然降臨,不要慌亂,因為很多犯罪分子都是乘機行事,如果你和朋友在一起,就會相對安全。同行的伙伴越多,你成為犯罪分子襲擊目標的可能性就越低。因此白天出門,盡量與朋友在一起。晚上最好不要出門,不要獨自走僻靜的小巷或人少的街區,出門要隨身攜帶手機,如果感覺有人跟蹤,立即報警。出門前,要把出行信息告知老師或朋友。不要隨便跟別人夸耀自己父母的地位、財富等,即使是好朋友也不宜談論,避免信息互傳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學生出門不要攜帶大量現金,最大限度地利用銀行卡、支票等支付工具,同時把護照、銀行卡和支票號碼進行備份,以便在遺失后可以及時、準確地掛失、報案。
專家提醒,有的留學生在被盜被搶后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只要事情不是很嚴重,沒有發生人員傷亡,就不會過多地計較。而報警的作用主要是提醒警察此處是事故多發地帶,那么,后面受侵害的人可能就會少一些。這樣做也便于罪犯在其他地點作案時被抓,有更多的可能提供其曾經作案地點的旁證。這對政府防范、打擊暴力事件,保護每個人的人身安全有積極作用。突發事件發生后,如何盡量將損失減至最低并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留學安全的重要課題。發生突發事件后留學生應遵循的原則是,不要采取過激甚至是不合法的手段,而應利用當地的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安全必修課4:重視心理健康
除去上述安全因素,留學學子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施強留學總監裘薇提醒,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健康狀況,出國前,要為孩子做一個包括牙齒健康在內的全身體檢,并要考慮到孩子的心理穩定情況,再送其出國。孩子抵達國外后,應盡快找到一個適當的健康機構來保證他(她)的身心健康。
裘薇說,近年出國的留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習慣了父母的呵護,到了留學國家后,孤獨無助思鄉情緒在所難免。這時,特別需要家人的鼓勵與關懷,要提醒孩子注意隨時與外界取得聯系。聯系方式要注意有多種,如移動電話、固定電話、電子郵箱、傳真,如果可能的話,偏遠地區也可使用衛星電話。如果是與人合租的,還不妨留下合租者、房東、導師的聯系方式,以備不時之需。
留學生在外要有一定的交際圈。出門時,告知室友或好友,沿途可以多與人打招呼,這樣不僅利于友好的交際圈,也確保在發生意外時,人們可以盡快知道你所在的位置,幫助你脫險。
但同時,還應提醒留學生注意交友謹慎,避免上當受騙。她說,現在很多留學生都選擇在外合租方式住宿,在選擇合租人時,最好找比較了解的人,如同學、朋友等。家庭富裕的留學生,不要顯富,以免招來不必要的麻煩,F在低齡留學生較多,喜歡扎堆,集體活動時更應合法有度,避免蹦極、登山、潛水等風險較大的活動,遠離酗酒和嗑藥,注意保護自身安全。
安全加分課:
購買充足保險
購買充足的保險也非常必要,現在針對海外留學生的保險種類有醫療保險、緊急救助保險、旅游保險以及被綁架和勒索的贖金保險。家長在為孩子選擇保險公司時,一定要選擇在國外做得比較大、網點分布廣的公司,而且最好能夠在當地提供24小時支援服務的。
此外,出門在外,生活細節特別要留意,像外出、夜間就寢前,應仔細檢查煤氣開關,及所有門窗是否上鎖。留學生可向宿舍監護或監護人咨詢,各種安全出口、緊急通道的準確位置,以及如何應對火災、地震等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