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大中報》近日發表署名文章稱,20年前,每天有數百名中國大學畢業生聚集在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門前通宵排隊已申請簽證,祈求上天保佑他們的出國夢能實現,但每年13,000元的學費無異于一天文數字。如今,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能負擔起孩子的出國留學費用,也使中國留學生成為海外大學的生力軍,高考(論壇)已經不是孩子們唯一的出路。
文章摘錄如下:
和大部分來自中國的技術移民一樣,我們都通過了高考。那場面令人緊張和生畏。這個全國高等教育入學考試對我們來說猶如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我們成為這一嚴格的高考制度的幸運兒,得以獲得免費的中國高等教育—大學教育。
在80年代的中國,高考能決定一名高中畢業生的命運,向他提供一份光明的前途,給他/她指出一條截然不同的未來生活道路。
我記得我的中學老師在上課前經常這樣說:“比起那些將青春歲月浪費在鄉下農村的上一代,你們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實屬幸運。”他希望我們能夠無時不刻地刻苦讀書,從而能夠擠進大學的校門。
的確,在30年前的中國,進入大學意味著你將成為人上人。但是由于大學錄取人數非常有限,每年只有5%的高考生能夠進入大學校門。1977年,也就是恢復高考的頭一年,約有500萬年齡在13至40歲的考生參加了高考,但是只有大約27萬人被錄取。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漸為強大而成為世界經濟引擎,中國教育系統也高速發展,目前高考錄取率已經飆升至逾50%。雖然目前的高考錄取率已經遠遠高于80年代,卻仍然無法滿足因巨額人口基數和望子成龍的父母所產生的對中國教育市場的強烈需求。
如此強烈的市場需求促使人們去尋找其他的教育途徑。受留洋鍍金的文化影響,對于許多中國中學生來說,出國留學便成為吸引人的選擇。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家長能負擔起孩子的出國留學費用,也使中國留學生成為海外大學的生力軍。且在未來十年,中國留學生將繼續擴張其在教育出口市場的比率。
目前,中國的海外學生人數占全球留學生人數之首。自1979年來,已經有139萬中國學生前往海外的103個國家和地區留學。在這些留學生中,有大約16萬人是自費留學,占出國留學人數的90%。
毋庸置疑,世界各發達國家都會垂涎中國教育出口這一肥沃市場,競相招攬中國留學生。僅去年一年,就有近10萬名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的專上院校和大學求學,就其學費和生活費而計,他們為美國帶來的經濟收入近180億美元。
加拿大也不會坐失良機。每年都有大約9,000名中國留學生前來加拿大求學。2008年,大約有13,500名中國學生獲得加國簽證,得以進入加拿大的中學、大學、專上院校或貿易學校就讀,為加拿大帶來20億元的年經濟收入。
實際上,加拿大大學千方百計設法吸引中國留學生。一些加國大學已經向那些以每人每年13,000元的學費而留學加國高中的中國學生們頒發條件錄取通知書。
已退休的前負責制定安省教育政策的Damaren表示,他曾經促成加拿大某些大學和中國的中學達成協議,即中學的留學生如果畢業后在語言和學習成績均達到標準,就可以被加拿大大學正式錄取。
Damare提供的中學留學生招生服務,是在福建省中學留學生的強烈市場需求下應運而生的。 他表示,許多中國家長都不愿意讓子女參加令人生畏的高考,而是選擇將子女送到加拿大中學就讀,希望他們能夠進入加國大學學習。一位中國家長向《環球郵報》表示: “我們家庭條件不錯,為了她將來的前途,我們不在乎她出國留學的這點學費。”
加拿大安省政府把留學生的高學費作為資助安省高校的重要經濟來源。今年5月,省府宣布留學生擴招計劃,希望雙倍增收來安省就讀的留學生,以期將安省變成國外留學生的目的地。
據Damaren稱,為了配合安省的吸引留學生的舉措,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自去年11月份就開始加速處理中國留學生簽證。
“雖然中國學生的簽證一直障礙重重,且加拿大大使館在簽發學生簽證時也比其他國家嚴格許多,但是當大使館獲悉麥堅迪吸引留學生的計劃后,亦表示愿意加速簽證的批準。”
這令我回憶起20年前的情景,當時每天有數百名中國大學畢業生聚集在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門前通宵排隊已申請簽證,祈求上天保佑他們的出國夢能實現。
當時,我們中的許多人是靠申請獎學金就讀研究生(論壇) 課程。當時對于我們來說,每年13,000元的學費無異于一天文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