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丹東市的小劉是位帥氣的小伙子,2003年,他曾遠赴俄羅斯留學五年,經濟管理學本科畢業回國后,他卻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如今,小劉來到濰坊,進入濰坊某海運學校,準備做一名海員。
擇業碰壁選擇“回爐”學技能
26歲的小劉說:“2003年,我高中畢業,因為有親人在俄羅斯工作,母親就為我聯系了一所俄羅斯國立大學!”當年秋天,他從老家遼寧省丹東市出發,坐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車,如愿進入了俄羅斯一所國立大學,就讀經濟管理系,學制四年,本科學歷。
小劉告訴記者,到大學半年后,他發現,很多同學都在打工,不僅有中國留學生,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也出去打工,即使家里給錢也這么做,他在當地一家銀行找到了一份做賬的工作,第一次拿到自己賺的錢后,他格外興奮,更堅定了打工的信念,最多的時候同時打三份工。
“雖然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但回國后,我突然發現自己很難適應國內的環境了!”小劉說,2008年,他學成回國,找了幾份工作也不如意。自己萬分沮喪,家人看他這個樣子也很心痛,幫他聯系了很多大學,但沒有滿意的,后來,聽別人說起了濰坊某海運學校,他認為學成之后可以駕駛輪船航行在大海之上,于是就來報名參加了。
專家提醒理性對待留學熱
7月27日,記者就小劉來濰就讀中專一事,咨詢了某學院招生就業處副處長稱,小劉回國后,覺得以前所學專業的發展空間有限,選擇到中專學校學習技能,足見他的魄力,這也是一種主動發展、主動學習、主動適應社會形勢的能力,這種做法值得肯定。
專家提醒說,每年高考之后,各地都會掀起一股留學熱潮。此外,高一、高二年級也有部分學生會提前出國留學,這種趨勢正在逐年上升。到國外學習本來是件好事,但現在低齡化傾向令人擔憂,學生年齡過小,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不利于其心智的成長;國外高校辦學理念、管理體制及校園文化等與我國高校有很大不同,部分國內學生在高中被應試教育壓得太緊,到國外后容易“放鴨子”,因缺乏自控能力而影響學習。所以,并非所有的中學生都適合選擇出國留學,家長和學生應綜合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對待出國留學熱。
來源:濰坊傳媒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