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校的過程
這部分是我最想說的,也是我感觸最深的。選學校,我敢說,是留學申請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當飛躍快要結束的時候,如果你對自己的選校仍然很滿意的話,那么你的 這次申請可謂wonderful!
好了,先說一說我們選學校的基本過程。一般來說我們選學校的根據就是排名,我 承認,這幾乎是一個最土的辦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部分的同學(尤其是本科的同學)對美國的大學了解很少,所以也只能大致參考這個辦法。首先應當明確的 是,你大概要申請多少個學校,這個問題取決于你準備花多少錢。給一個大概的數字,一所學校,如果沒有意外,最多花1000人民幣。當然這是個上限,大概在$100左右,差 不多就夠了(這個數字包括了你交申請費,和GT成績)。有的學校你可能會申請兩個系,也就是兩個Program,一般會讓你交另一份申請費,這時候需要的花費要翻倍。按申 請的系來算,假設你準備申請20個program,那么我建議你先選擇40所候選學校(不用太嚴格)。然后收集這些學校的資料,主要是通過它的申請材料和網站上的有關資料,根 據你的個人情況,根據前人的申請經驗,逐步淘汰,確定最終名單。
選擇學校的幾點基本注意事項如下:
1. 個人愛好。不要在一開始就想,只要來個offer我就知足了,到時候真來了offer, 你又不喜歡,這樣會更難受,所以選擇學校一定是要自己愿意去的。
2. 戰線不要拉的太長。這個意思是說,申請的專業方向不要太多,個人認為3個就已 經很足夠了,否則會忙不過來的。這個問題主要是指你的PS會寫不完,就算是能寫 完,每篇PS的質量也不高。
3. 保底的問題。很多經歷告訴大家,不一定排名低的學校就一定給你offer。如果你的成績很好的話,被拒的原因可能是overqualified;如果成績不特別優秀,被拒的原因可能是該學校太小,沒有足夠的財力和師資力量,容不下那么多人。
4. 冷門專業。就是說本專業的人很少申請,或者說是很少有人知道,但是跟自己的專 業卻有一定聯系,這種專業比較難找,一般都是從出去的師兄師姐那里得來的消 息,但是如果一旦有了,那么往往會有很好的結果。
5. GRE&TOEFL要求。如果學校對GRE或者TOEFL成績有最低分數線的要求,但是你沒有達到,一般來說這種學校也不在你考慮范圍之內,請不要浪費錢去申請。
然后我們來談一下選校的一些經驗。
第一是要看學校的要求,不要盲目申請。有些學校的有的系有GPA的最低底線3.75;有的學校的某些Program說明白了我們第一年不給國外學生獎學金;有的學校(多半在加拿大)說我們必須要求有碩士學位才能申請博士;有的學校一定要求TSE成績,沒有的話就不給TA;有的學校的商學院一定要海外工作經驗;還有學校要求我們一定要在美國本土進行面試,如果你不能面試那么就沒有錄取機會,這樣的話你也作罷好了。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要求,甚至有一些千奇百怪的要求,但是不管如何奇怪,你都必須遵從,不按要求辦事,后悔的只能是你自己。
第二是看該校的傳統,比如說這個學校向來對中國學生或者你校的學生很友好。在 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參考往屆出國的情況。比如,賓大Whar七on的統計有給北大數學系發offer的傳統;Harvard的統計也愛給北大數學系offer;另外University of Michigan有給 北大物理系發offer的傳統;Michigan State Universi七y有給北大化學系發offer的傳統。這 些傳統都是非常可貴的,是該系同學出國之后長期積累的結果。有了好的口碑,這個學校以后就愿意在某幾個固定的學;蛘呦嫡袑W生。還有些學校就沒有什么招收中國學生 的傳統,比如說你去系里的主頁一看,發現一個中國學生都沒有,或者一個華人教授都沒有,這時你也要小心了,多半你的申請費會打水飄了。
第三是要考慮到學校的財力。由于一般的同學都是要靠獎學金(financial aid)才能 去讀書,所以能否給錢成為了很關鍵的問題。學校有沒有錢,就要自己找信息了。例 如2003年virginia Tech這所學校就瀕臨破產了,所以2003年基本上沒有發offer,有的也 應該是因為有關系套上的。又如Universi七y of Roches七er,2003年的時候在非洲投資銅礦虧了一大筆錢,由于是私立學校,不像公立學校有很多的政府補貼,虧了的話就大傷元 氣,那年也不可能招什么學生了。還有由于這兩年加州政府財政遇到困難,導致UC系列的許多學校減少了招收國際學生(特別是全獎)的名額,加州學校的申請競爭更加激烈 了。這些信息要自己找,最好是讓已經在國外的同學幫你找。
第四要考慮學校的faculty。主要是讓你注意一下該系各個教授的研究方向,如果你 申請方向的領域的研究教授比較少,一般來說錄取也很困難,因為他不需要那么多學生。如果干脆沒有你想申請的方向,那么更不用說了。
第五是發展趨勢 。主要是看這個學校的一個Program是 處于上升趨勢還是處于下降 趨勢,如 果是后者的話 最好就少申請一些。比如 說Ga七ech的物理系 ,近幾年發展一直不錯,排名雖然不是特別高,但是一直在進步,在擴充實力,所以值得申請。又如Purdue的EE,卻走的是下滑趨勢,畢竟因為學校在中部,地理位置使得優秀的faculty外流了;相對而言uCSD的EE卻是蒸蒸日上。像這些樣的信息,最好也讓美國的同學幫忙打聽。
第六要少申請免費的學校。免費的學校其實也不免費,30美元寄成績(有人是40多 美元 , 加 上TSE) ,70元 寄 申 請材 料(有人 還 是150) , 加10元 工本 費和上 網 費(有人更多),更要命的是再加上選校時的機會成本,為了它而放棄了其它的潛在的學校,何免費 之有?不要見到免費就不知道姓什么了。要知道,免費的學校申請人數之多難以想象,那么多人申請,你的錄取機會就會小很多,比較一下成本和收益,簡直得不償失。
第七要注意地域性的選擇。拿美國來說,西部California的學校競爭最為激烈,錄取 最難,選校的時候就不要過多圈定加州的學校。其次是東部沿海地區和五大湖區,然后是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美國中西部地區的學校申請人數最少,也相對容易。
第八是生活環境。比如說所申請學校的治安狀況、天氣狀況、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區 別等等。如果你在國內就在一個大城市呆了很久了,那么出國之后如果帶在一個小城市,你會很不習慣的。美國不比中國,人口少,它的大城市的人口密度也小的多,如果 在一個小城市,有時候逛了半天街上也沒幾個人,會覺得生活比較單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