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專業學習韓國語的人,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大學時期,我就讀于北京語言大學,而眾所周知的,北語是一所以外國留學生數量多而出名的大學。利用這個優勢,我結識了數量多到我自己都記不清的外國友人。在課堂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在課外鍛煉自己的韓語綜合能力。
通過兩年多的學習之后,我的語言能力已經得到了老師和韓國朋友們的肯定。而這時,真正的挑戰來了,我被選派到韓國首爾作交換生。在學校的幫助下完成了極其繁瑣的手續之后,懷著對自己的能力和對韓國生活的不確定,我來到了韓國。
韓國的學校為我們這一批交換生提供了宿舍,只象征性的收取了少量的住宿和水電費,對比其他批次交換的同班同學,真的是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因為在韓國,大學宿舍不是像咱們中國的大學這樣為每個學生提供的。如果沒有宿舍,就得自己租房子。不管是全稅房、民居,還是考試院,對于一個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外國留學生而言都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我選擇進入歷史專業學習,在韓語授課的環境之下,不僅可以更加了解韓國還可以進一步鞏固韓語能力。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沒有錯。親切負責的教授,熱情真誠的同學,所有的一切都讓我更加喜歡上了這個國家。
大家都知道韓國是一個旅游勝地,在韓國的時候,我自然不會浪費這樣的好資源!在所有的觀光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清溪川和仁寺洞。
這兩個景點都是很具有韓國特色的地方。清溪川是現任韓國總統李明博擔任首爾市長期間重點打造的城市綠化工程。原來的臭水溝搖身一變,成為了一條由東向西橫穿首爾市區的綠色景觀。在清溪川,每逢節假日都是游人如織,人們可以盡情的親近自然。
仁寺洞則是韓國著名的文化街,這里流通著數不清的蘊含著傳統魅力的物品。仁寺洞以大道為中心,兩側分布著許多胡同,形似迷宮。在這迷宮中密集了畫廊、傳統工藝店、古代美術店、傳統茶店、傳統飲食店、咖啡館等。仁寺洞的店戶更是各有獨到之處,年輕人和中年人都十分喜愛。其中畫廊是延續仁寺洞命脈的中心。這里聚集著大概100多家畫廊,游客可以在此欣賞韓國畫、板畫、雕刻等各種展覽。仁寺洞每周日10:00至22:00是“無車之街”,這時候它就成為一個與市民共享其樂的文化空間。這一天不但現有的店戶會營業,街上還有傳統表演和展覽。而許多外國人都會來這里,尋求首爾這座國際大都市的傳統魅力。
在韓國期間,我參加了韓國政府的“CCAP”活動,向韓國的小學生介紹中國的歷史文化。每次參加活動之前,我都要仔細準備一份與中國的歷史文化相關的PPT。內容其實不太復雜,因為對象基本都是小朋友,所以我會準備中國的國旗國徽,會向他們介紹中國的地理位置,人數,面積,和其他各種對于我們中國人是常識對他們卻很新鮮的東西。有的小朋友,還會得到我事先準備的糖果^_^。通過這項既算公益活動又算打工的活動,我的留學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從大學時開始學習韓國語到現在,給我留下很多或苦或甜的回憶。但是不管怎樣,我的韓語水品在不斷提高,我也一步步變成一個更加成熟的自己。學習固然不是生活的全部,可是通過學習,我不斷發現新的目標和動力,自己也越來越有能力和信心面對未來生活中的困難。
希望每一個對韓語學習和
韓國留學有興趣的朋友都能夠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