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加拿大:一年1萬2是怎樣生活下去的

發布時間:2008-7-7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今年我每月的生活費才1000多一點。聽起來不太多,但也不是——事實上,我不但打算靠這些生活下去,還要存些積蓄。

今年我整年的“收入”將是12,084元。我之所以清楚這個數目是因為它來自于我的贍養費和部分助學金。(我去年又上學了;這筆助學金負擔學費和書本后還有些剩余。)我也知道今年的兩筆最大支出:租金6,300元、汽車保險1,200元。減去這些,我的收入還剩382元每月,用來購買衣服、各種設施、食品、醫療、汽油、租金和人壽保險以及給女兒幫助(她的生活費更少)。

別誤會:窮是我自己選擇的,因為我需要改變生活。我選擇放棄婚姻,而且成為了一名學生。愿意這樣過下去是因為我知道生活不會永遠這樣,再有兩年我就能拿到學位回去工作。

我千方百計地節省開支:把要洗的衣服帶去臨時照看小孩的地方(我得到允許了);每天帶午餐上學;搭配使用優惠券和折扣獲取免費物品(我已經多年沒有為牙膏、洗發精或其它化妝品花錢了);我從不喝汽水,只喝白水。但為了生活,你有時必須用些非常手段節省每一分錢、甚至再賺一分。我把用完的墨瓶送到Office Max換取打印紙。無論什么時候見到糖果盤,都會拿塊糖放到兜里。餓的時候,這些太妃糖和薄荷糖可以替代快餐。在學校活動中贏得一籃精品咖啡后,我就立刻放到Craigslist.org上去賣;我還在該網站上賣過一個“打折后免費”(free after rebate)電話。

如果你從來沒有真正體會過一窮二白,那這些方法在你看來非常無聊。你也許會問“為什么不喝汽水?那才一塊錢。”因為我每月只有382元的生活費,而且這些錢還有其它用處。汽車保險到5月份就期滿了而且我需要購買學生保險,每季度要389元。汽車還需要做6萬英尺檢查。看牙又要花486元;如果付現金的話,我會要求打折。

去年,東尋西找的零活讓我勉強過了下來:自由作家、工作研究、照看孩子、秘密購物、我所在公寓樓的常駐經理(看門和做使喚保姆)、醫療研究以及為社區學院報紙寫稿(我是最老的新手)。其實沒剩下多少休息的時間,不工作的時候,我就在學習、做作業或寫稿,為此身體常常感覺疲倦,整年都病怏怏的。但也沒有辦法,一個48歲的大專生是沒法和18歲的學生比的。

今年我推掉了所有的兼職,只做自由作家和照看孩子,不過相當自由。我的新學校意味著難學的課程、長距離的巴士以及大量的閱讀和學習。更加重要的是,這是個好機會,我不能錯過,所以今年我少工作,保持身體健康,順利地學好課程。這還意味著管理支出要更加仔細,有時還要作出犧牲。這兩樣我都愿意去做。作為一名自由寫手和新近離婚的人,我已經習慣去學習生活。下面是一些維持我這么長時間的一些方法:

財富不在于我有多少而在于我能保留多少。本•富蘭克林說節省一便士就是掙得一便士。所以當我需要一樣東西的時候,會問自己“沒有它能行嗎?”大多數的時候是可以。如果不行,我會問自己這個問題……

怎樣才能免費或幾近免費得到它?顯而易見,答案是像Craigslist.org這樣的網站或舊貨店,尤其是Value Village這樣提供優惠券和五折銷售的店。我花99分買來的定時鬧鐘收音機每天早上都準時工作,跟The Sharper Image那里買來的高科技貨一樣有效。清倉甩賣也是好機會;我的教堂每年都會舉辦“Superfluity”義賣,我花4元錢就買到一張桌子,1元錢買到一個小五斗柜。我還在Superfluity和每年的“500-family”義賣上購買圣誕和生日禮物。

有飯吃就是幸福。我喜歡吃,但不喜歡付錢。我沒有每周至少20小時的“固定”工作,所以領不到食品福利券(Food stamps),為此購物不得不小心再小心而且還要去食物銀行。大多數情況下,我就是靠土豆、蘋果、面包和一兩罐蔬菜生活,幸運的話還有牛奶、橙汁、意大利面、番茄、大米或小片肉吃。我還燉很多豆子而且能吃飽——雖然不太豐盛也不方便,但能讓我生活下去。

每天都是星期五便裝日。當牛仔褲成為一堆碎布,我在Value Village買了條“新的”(一對僅1.63元而且是新的——上面還有百貨公司的標簽)。我在清倉甩賣攤上花15元甚至更少買雙跑鞋,還在二手店買過兩件女衣,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穿了多年的襯衣陪我度過。(暗示:干衣機能夠去掉衣服的年齡。)有些日子我希望自己更漂亮,但大多數時間里它不會讓我煩心,而且我懷疑并不是每個人都注重這個,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是出了名地穿睡衣上課。另外,如果你穿得像我一樣,乞丐就不會問你要錢了。

宣布我的意圖。經實踐證明,每次我需要什么東西的時候,應該“向上天祈求”,或者說“祈禱”。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做作業的時候,我突然想到自己的公寓需要多些亮光。一天后,公寓外面的垃圾箱邊上就安裝了一臺落地燈。最近我的雨傘打不開了,結果下一周在學校里捐血的時候收到一把雨傘作為感謝禮物。純屬巧合嗎?也許吧。

20元有了富翁的感覺

我決定將捐給教堂的什一稅增加到20元。當然,我本可以花掉這240元(1年),那相當于大學注冊費或者我答應給女兒買婚紗的錢,同樣還相當于4月份汽車保險費的一半。但把這筆錢捐出來讓我有了種富翁的感覺。不管我的經濟多拮據,教堂提供給流浪人、貧窮的老人和艾滋病人的服務中將有我的一份。換句話說,什一稅提醒了我世界上還有許多比我更慘的人,還有許多人愿意過上我這種“困難重重”的生活。

我并不是說自己不想擁有更多的錢,那可以讓我能夠幫助女兒,保證我的未來生活,為我買更多烤肉,讓我少吃斑豆。但我認為最大的幸運就是出生在這個國家,一個不僅讓我在48歲還能攻讀學位,而且還能獲得獎學金和助學金讓我生活的地方。我有棲身之地,每天吃得飽飽地,有家人,有朋友而且偶爾還有10元的學生票欣賞交響樂。有的時候,我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

(Donna Freedman著)

來源:多倫多信息港

文章:“加拿大:一年1萬2是怎樣生活下去的”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