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背負著幸福,卻追尋著痛苦 ”--這是齊豫所唱《哭泣的駱駝》中的第一句。 詞據說是三毛的,看上去也象,的確有點象三毛的寫照。本來可以活得好好的,卻偏偏……
而我們這些新移民卻有點不一樣,我們本也活得好好的,出國,是想追尋更大的幸福,只是沒料到原來幸福本就在圍城之內,痛苦便由此而起了。和三毛不同,這種痛苦并不是我們想追尋的,卻倒象中了一個圈套。
這首歌成了我在加最常聽的歌。若你問,為什么是《哭泣的駱駝》,而不是《橄欖樹》呢? 我只能回答,可能是已經不年輕了,“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 哼哼,呵呵,一顆心已經不能承受這樣的恣意妄為了,哪怕只是文字而已。
我本想寫一篇長文,但思緒紛亂,只好分作一段一段寫了。
融入主流社會----
我一看到這個詞就煩。首先是你不可能融入西方主流社會的。即使你晉升上流階層,但你在上流階層也是非主流的。看看那個長著華人相貌的美國高官被保安拒于國會門口的新聞,你就清楚了。文化不同,生活不同,信仰不同,這些是根本性的,你不可能改變。就算你不炒油菜改吃沙拉,不拜佛祖改信上帝,不讀 唐詩宋詞改看莎翁全集,但你還是不同,因為你的臉上就鑿了“不同”兩個字。
就象那個美國高官,不知他后來有沒有痛定思痛,把心一橫,搞個整容大手術,改心革面,徹徹底底變成一個西方人。
這時,我不得不承認加拿大的確是一個寬容的,友好的西方國家,我不敢說“最”,因為我沒有到過其他地方,但從朋友,媒體等了解到的情況來看,離個“最”字也不會太遠。歧視總會有的,但我想多是由于誤解和誤導,或者是一些不能代表大多數的個別人的言行所致。重要的是,即使他們有,也不會更不敢表達出來。如果我的同事或上司敢在公司當眾對我說“你們中國人怎樣怎樣”,痛苦的將是他而不 是我,因為公司將不得不根據法律和守則把他辭退。這不是大話,當考慮到公司許多重要職位都是由不同的猶太移民,伊朗移民,意大利移民,埃及移民擔任時,你就會覺得公司的決定是正確而且是聰明的。
然而,關鍵是為什么非要“融入”呢?美加都是民族種族大雜燴的地方,你秉承本性,你就是這里獨立的一員。倒是當你拼命地往“主流社會”里鉆的時候,就容易迷失方向,不知所終。魯迅說過,最民族的也就是最世界,這句話在加拿大這個移民國家更有特別的意義。
這讓我想起了多年以前的一則報道,一個英國從事英語教學的專家,《新概念英語》的作者,來到中國考察。對中國人,尤其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感到非常振奮。但同樣讓他大惑不解的是,居然有這么多的人焦急地向他請教如何才能去除中國口音,象個英國人或美國人一樣講上純正的英語。他反問采訪他的記者,為什么你們要把口音看得那么重要,他還以自己來舉例,說若是他要學中文,只要能達到自 如地學習交流就足夠了。至于一開口說話就被發現是外國人,又有什么關系呢?
可憐的語言專家當然不會明白,因為這已經不是語言學的問題,而是心理學,社會學的問題了。
順便要說的是,近來有些不知是多事,或是無知,或是別有心機的人,批評中國現在的民族主義太激烈,太極端。殊不知比起美加,我們只能自慚形穢,美加各地的許多居民一年到尾都把國旗掛在窗前屋外,加拿大有一個很流行的啤酒品牌叫“CANADIAN”。廣告中一個俊男手拿著一樽啤酒,自豪的宣告“I AM CANADIAN” 你想想,若是有誰開創一個“中國人”品牌的啤酒,肯定會被認為是傻里傻氣,土得要命。
CULTURE SHOCK之一----
來加不久,參加了一個政府免費舉辦的就業培訓班。那個白人老師是多大哲學系出身的,溫文爾雅,言行舉止絕對沒有一點踞高臨下的態度。有一次課間休息,我們談起旅行,建議他到中國走走,并介紹中國各地的情況,當我們數到西藏時,他突然跳起來,連聲說西藏是西藏,西藏不是中國的。他爭辯說中國人占領了西藏,驅逐藏人,破壞了藏族的文化。他還得意的舉起拳頭,向我們示意他經常參加西藏獨 立運動,高喊“FREE TIBET”時的樣子。幾個中國人當場就和他爭吵起來。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邏輯,在他們越爭越亂的時候,叫住了那個讓我又氣又惱的白人老 師。我先向他坦白我不知道全部的事情,然后就質問他,“你知道中國的歷史嗎?你知道西藏的歷史嗎?你真正研究過西藏的過去和現在嗎?如果沒有,你又憑什么判斷對錯?憑什么認定你的支持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呢?” 他當然沒有,所以他沉默了。他象大多數白人一樣,是純真而簡單的。(當然,我是用我不怎么樣的英語質問他的,但我知道他完全明白我的英文,因為他沉默了,并在想著應對。)我一見站穩了陣腳,就開始炮轟他。“So how about your country...”,我說,“你們的祖輩來到了這片原屬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將印第安人趕盡殺決,占領了他們的土 地,破壞了他們的文化,那你們現在是不是應該回老家去,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支持印第安人的獨立運動呢?”這時他更沒話說了。我得勢不饒人,又追問道,“So how do you thing about Quebec problem?”魁北克人老是鬧獨立,是加拿大聯邦政府最大的痛。這時,他發話了,而且說得讓我們在場的所有的中國人都目瞪口呆,他說他覺得無所謂,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到時候去魁北克就要申請簽證了,真麻煩,如此而已(他說的是“That's all。”)天啊,如此而已!我不再問下去了,因為那已經沒有意義,我們和他們真的是太不一樣了。歷史太長,到底是一種財富,還是一種負擔?土長的加拿大人真是太幸福了,他們地大物博,歷史簡單。他們用不著知道什么是憂患意識,他們的歷史里沒有戰亂紛爭,沒有哀鴻遍野。。。
學習----
終于拿到了研究生的入學通知了。直到這時,我才長長地真正地舒了一口氣。即使是經過了地獄般的五個月的等待,才找到一份專業的工作,我也并不很開心,因為這只是我的目標之一。而在加國深造,才是來加最大的目的!我沒有錢,成績也不是很好(僅僅只是成績!)申請全獎出國留學競爭太激烈,做國際學生的壓力也太大。我要的是“且飲且讀”,一壺茶,一本書,再加個“紅袖夜添香”,呵呵,夫 復何求呢?當然,要是再加上銀行帳戶月月有進帳,那就真是快活似神仙了。
先移民加拿大,再讀研究生,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接近我的目標。因為是這里的居民,學費可以很便宜,又可以拿STUDENT LOAN,一年起碼有一萬加圓,加上研究生有研究項目,一年又多一萬圓。哈哈,只要你不用寄錢回老家贍養父母,在這里絕對可 以讀得瀟瀟灑灑。STUDENT LOAN 當然要還,但政府不會逼你的,就是說會等到你有一定的收入時才還。如此一來,既圓了出國深造鍍金之夢,又免去了做國際學生的種種可怕的壓力,用一句西人最常用的話:“Do you have a better idea?” 當然,最好的當然是美國的東西岸名校,加國的一般學校,估計只能算“鍍銀”而已。但加國的大學治學嚴謹,資源充足,水平是可以肯定的。我承認我是有點兒“挾洋以自重”,但最主要的是對中國大學教育的痛恨和報復。在中國讀書起碼有有一半的時間和精力是做無用功,是白白浪費的。最令我不能忍受的是,許多要求我們必須學的東西根本不是為了激發智慧,而是對智慧的侮辱!我現在才發現我對歷 史是這么的有興趣,想想我以前是多么的討厭歷史課埃天殺的,陳勝吳廣到底是哪年那月起義有什么重要呢?如果歷史考試是開卷的,題目是諸如“如果荊柯真的刺殺了秦王,六國還會不會統一呢?” 那我現在攻讀的就可能是歷史學博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