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趙富強把自己的個人簡歷和作品郵到美國伊利諾斯大學,于是,7月份他就這么容易地成為美國伊利諾斯大學的一名博士后(postdoctoral fellow),開始了他的留美生活。
趙富強說,像他這樣以讀博士后的方式出國的人很少,在我國大概每年只有五六百人,而這些在美國讀博士后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在那里,導師跟博士后之間是一種純粹的雇傭關系,如果你在科研方面不能很快取得成績,讓導師感到你存在的必要性,你隨時都可能被fair掉。
趙富強和托尼曾經跟過伊利諾斯大學的一個導師。有一天,導師只對托尼說了一句話---“我的科研經費用完了。”于是,可憐的托尼被fair掉了。同時,導師對趙富強也客氣起來。因為托尼做了半年還解決不了的問題,卻在趙富強手里得到了可行性。趙富強申請到了德克薩斯大學的博士后,告訴導師說要走了,導師的第一反應是---“別走,我給你加薪”。在被婉言拒絕后,可怕的導師馬上跟趙富強的新導師通電話,對趙富強進行詆毀。
但是,趙富強最終進了德克薩斯大學,從事核磁共振方面的研究,比在伊利諾斯大學更出色,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是實驗室里的第三號人物。”
位于芝加哥的伊利諾斯大學因為在美國不是很出名,本地學生很少,倒是因為有獎學金提供,國外學生特多,印度留學生和中國留學生隨處可見。有趣的是,伊利諾斯大學的附近有一家醫院,里面的工作人員幾乎全是印度人。因此,人們把這所大學稱作是:印度和中國人的大學(University of Indian and Chinese)。
趙富強只在美國待了一年便回國了。回憶起在美國的日子,他說他經常在想,在美國的中國人都非常優秀,絕不比美國人差,但在國內為什么就挖掘不出來呢?“在國外有設備、有條件,有了想法馬上就可以實際操作,但在國內感覺做什么都很難,什么都沒有,只是腦子里想得很清楚罷了。”
趙富強說,在美國,空氣真好,不用擦皮鞋,也不感冒。超市里,中國的東西很多,做得漂亮、價格便宜的都是中國貨。但美國真的不太安全,去上街兜里一定要裝些錢,遇到黑人要錢一定要給他,否則他可能一槍斃了你。趙富強說,在這里,每個留學生,包括已經拿到綠卡的人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感覺自己頭上有一層玻璃罩,自己看不到,但感覺很壓抑,因為他們畢竟不是真正白皮膚的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