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藝術品收藏和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社會熱點,其經濟效益也不斷攀升,由此帶動藝考生數量呈持續上升狀態,“藝術”也因而成為一種“顯學”。對于眾多藝術考生和家長而言,國內的名校門檻太高,因此藝考生的出國留學大軍成為每年藝考結束后襲來的一股熱浪。留學真的可以培養出“藝術大師”嗎?
中央美院國際預科班主任黃鸝認為:“央美開辦預科項目的目的不在于吸引更多的考生報考,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藝術留學這條路,我們要為確有需要并經過央美仔細考核評定,有潛力和適應力以及正確心態的考生提供一條最有保障最便捷的綠色通道。”
國外藝術教育特色鮮明
比起國內藝術教育的單一化模式,西方國家的藝術教育更加傾向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英國自1997年提出“創意產業”概念,之后的短短數年間,創意產業在英國已迅速成長為僅次于金融服務業的第二大產業,這使得英國有充足的經濟實力來扶持創意教育的發展;美國則是實用藝術的天堂,這要歸功于世界聞名的美國視覺藝術教育。其次,一些專家認為,國外培養出的藝術人才有旺盛的創造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因此,中國藝術生出國學習,首先需轉變思維,適應學習環境、有效汲取養分成為關鍵。
與國內大學相比,國外的藝術類大學更注重考生的創新能力及學習潛力,所以學生的作品成為很重要的入學指標。于是,很多國內“半路出家”憑借突擊能力、英語能力去應考的同學,在申請國外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往往遇到此類情況,“作品集”成為考核考生的重要指標,國外藝術院校強調“沒有個性就沒有一切”,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老師也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意志。學生們充分聆聽自己內心的感受,并在出國前準備出能充分體現個人素質的作品,成為國內藝考生的必修課。但目前往往很多考生都忽略了這一點,準備不夠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