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小留學生看中英兩國的中學

發布時間:2007-6-3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13歲的胡曉同學參加了2002年全英國中文學校中文演講比賽,該文是她為參加這次比賽而寫作的,并由她本人進行演講。該文和演講獲得了一等獎,由中國駐英大使館教育處頒發了證書。

  我曾在中國中學讀過半年,現在在英國上學。

  我第一次到Tapton中學時,還以為走錯了地兒:光亮的地板,嶄新的桌椅,新蓋的教學樓和體育樓,正規的室內籃球場和羽毛球場,還有設備齊全的健身房以及整套的最先進的電腦,可漂亮了。相比之下,中國中學,從地板到桌椅,從教學樓到電教設施,都比英國中學遜色。

  但就是在這較差的環境下,造就了十分扎實的中國基礎教育。從中國出來的孩子們,絕大多數取得了令許多英國學生羨慕,甚至驚嘆的優異成績,在我們Tapton中學,從7年級到13年級的數學第一名,全是中國學生。一次上數學課,老師布置了幾道負數運算題目給我們做。我幾分鐘就全做完了,而其他英國同學連第一道題都沒做完呢。下課后,老師略帶吃驚地問我:“你怎么做那么快,你都懂嗎?”我告訴他,這些知識在中國4年級就學過了。

  中國學生有這么好的成績,背后是他們付出了令人難以想象的刻苦和勤奮,在中國,一年之中2/3的時間里,我們上學、放學都是“兩頭黑”:早上六七時出門,星星還在眨眼睛;晚上六七時回到家,月亮已爬上樹梢,天已黑盡。在中國,老師們都有一個“法寶”:抄。抄課文,抄公式,抄單詞;40遍,70遍,100遍,逼得我們只能將二三支筆用透明膠帶梆在一起寫字。沒見過的人不相信,見到了也難以置信。比如我,才4個月就已練就了能用3支筆同時寫3行字的“特異功能”。

  還有件聽起來似乎是“天方夜譚”的真事:我有一個正在中國讀9年級的表哥,他們班上學習最棒的前3名,不論男女,一律都長白頭發。按我姑姑的話來說是“滿頭白發”,雖說夸張了些,但也說明了中國學生學習之苦,負擔之重。他們班的第一名更慘,每星期只有周五一天晚上能夠在12時前睡覺。也就是說,平時都只能在晚上12時之后才能睡覺。壓力和負擔可想而知。

  同樣,在中國老師也是非常辛苦的。在中國,對一個老師的衡量標準,就是這位老師的學生的考試分數,因此老師身上的擔子特別重,壓力特別大。一個學生有一門功課不太好了,老師便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學生提高,連爸爸媽媽也跟著一趟一趟往老師辦公室跑,相比之下,我們Tapton的老師顯得較輕松,他們沒有繁多的作業和試卷需要修改,也沒有“分數衡量線”。在中國,學生、家長、老師都被分數牽著走,在校園內便開始流行:“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在中國,學生全被綁在課本和分數這座獨木橋上,不能按個人的興趣愛好和專長去發展。我問過一個同在Sheffield的中國女孩,為什么不想回中國?她說,回去后就不能繼續彈琴,吹號了,國內學習太苦。比較之下,英國中學生就很輕松,不那么看重分數,因此可以按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另一方面,英國學生普遍基礎知識都不及中國學生扎實。我也問過一個在Tapton叫沈平乾的中國女孩,她爸爸媽媽都在英國工作,可她自己非要一個人回中國,她說在英國學不了什么東西。

  人才是扎實的基礎知識與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結合,如果中國能減輕學生的負擔,更多注重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而英國能更多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這樣二者相結合,取長補短,那該多好啊!摘自[華聲報]

文章:“小留學生看中英兩國的中學”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