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開始到12月1日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及利茲大學舉辦第二屆中國畢業生英國校園招聘會。來自曼徹斯特大學、利茲大學等17所英國大學的近3000名中國留學生參加招聘會,與參展企業見面。
從曼徹斯特大學到利茲大學,連續兩個“中國專場”向我們展示著留學生未來就業的熱烈前景,而與此同時,兩位英國專家和一位參加招聘會的學子,卻意外地帶給我們更多建設性的冷靜思考。
中國學生應學會“挑戰常規”
英國商會總監(上海)Ian Gramford
在他眼里,中國學生有三個顯著的弱點,而他最為強調的,是思維的開放和創造力。
在我工作中接觸到的中國學生,學習勤奮,尤其是工科留學生,技術基礎好,語言能力強。但是在一個國際化企業中,要成為一名國際化人才,中國的留學生還有許多需要加強的方面。
首先是創造能力,中國學生不太擅長,他們一般都無法挑戰常規,或者他們有一些很好的想法,卻無法在工作中實踐,這說明思維不夠開放,不夠前瞻。其次是團隊合作精神比較欠缺,尤其是跨部門合作。最后是責任感問題,不少中國的年輕人在面對一個任務時,喜歡說:“我會盡力。”而在國際化企業中,上司一般都喜歡你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你能做到哪種結果。
從很多企業的國際化運作,就可以說明國際教育的重要性。單純就職業服務來說,我不是個專家,但我很愿意同中國媒體分享一些英國高等教育及職業發展服務體系中的經驗。
在英國的高等教育中,和企業雇主保持緊密的聯系,了解雇主需求,一直都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學到的知識具有可用性,雇主的需求被了解和重視。英國的高等教育事實上是基于工作的培訓,讓更多學生在大學就擁有和潛在雇主交流的機會。在21世紀,獲取知識越來越輕易,因此知識也越來越輕易過時,英國高等教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獲取、分析、評估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
英國高校中的職業發展服務,在最近的5年間,發生了很大變化,現在大學中的職業服務中心,已經發展到給學生量身訂做職業規劃,因此現在英國的畢業生在畢業6個月后,找不到工作的只有7%。
教育的目的:保證知識“可用”
英國駐上海領事館文化教育領事Gavin Anderson
他很自豪,“英國畢業生畢業半年后,找不到工作的只有7%”。而他認為,其中的要害,是英國高等教育有著針對性極強的定位。
英國“榜樣”:先做后學
在英國留學的成都學子石川,簡直就是為了英國專家的說法而存在的一個恰到好處的“榜樣”。他的留學軌跡與留學感受,完美地印證著英國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是基于工作的培訓”。很難想像,他在英國第一年的學習內容竟然是帶薪實習。
他非凡的留學:學習前先帶薪實習
利茲都會大學國際酒店治理碩士石川
如今,他對自己的就業布滿信心,“我已經擁有很多工作經驗。”
第一年:帶薪實習每年1萬鎊
石川本科是在北京一所大學讀的國際貿易,畢業之后他進入新加坡一家小型芯片企業當辦公室文員。但這個工作無法滿足他的職業規劃。“經過比較,我選擇留學利茲都會大學的酒店治理專業,這個學校在全英綜合排名一般,但這個專業全英排第7,選擇學校千萬別只看綜合排名,還要看專業排名。我喜歡酒店行業,2008年奧運會,2010年世博會,都會為這個專業的學生帶來很多機會。”
利茲都會大學的酒店治理專業非常非凡,兩年制碩士課程,第一年是帶薪實習,寫實習報告,第二年是理論學習加兼職。“就是一個先實踐,再理論,最后再回歸到實踐的過程。”
石川第一年實習的是利茲的一家愛爾蘭商務酒店。“有三種類型的工作,前臺接待,酒吧服務員,餐廳服務員,一周工作5天,三個崗位輪換著實習。我就是在這里學到英國的各種口音和方言。在前臺接待的工作,又讓我學會區分英音、美音和澳大利亞口音。不久前接待一名澳大利亞客人,他講完第一句話,我就問‘您是來自澳大利亞嗎?’讓那位客人十分驚喜。這些點點滴滴都是在工作中慢慢積累的。第一年實習的薪水大約1萬鎊,大大降低了留學成本。第二年兼職工作,每周有100鎊收入,基本解決了我的生活費。”
第二年:學習、實習,都得用全力
“在這里學習,想要混混就畢業,是不可能的。首先實習過程中,雇主是要根據你的表現給你寫推薦信的,而你今后就要憑這些推薦信去找工作,所以實習不能有絲毫怠慢。其次,學業上的壓力也挺大,經常有論文要寫。別以為寫論文就是抄抄就完事。這里的老師有一個很先進的全球聯網的系統,把你的論文一放進那個系統,能在3秒內檢測出你是否抄襲。”石川說,這就是英國高等教育嚴格的地方,良好的制度規范了學術研究的風氣,假如不努力、不主動就完成不了學業。
石川對自己的專業前景非常自信:“要害是我已經擁有很多相關工作經驗。對未來的職業定位是做HOTEL MANAGER,薪酬預期是在國內月薪1萬左右,在新加坡每月3000-4000新幣。”(編輯:洛神)
來源:中國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