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機經嗎?”聽到這個問題,葉方舟愣了一下,“什么是機經?”她想了想,“就是考試技巧吧?我沒看過。”
就是這個既不知道“機經”,又對考試技巧沒有任何興趣的高三女孩,在今年8月11日的雅思考試中,取得了8分的成績。這個成績也是目前南京高中生考雅思的最好成績。
“機經”,就是以前考過的雅思題目的匯總。由于雅思考試的題目通常是以新題加舊題的形式出現,因此大部分“烤鴨”族將“無憂雅思機經”奉為雅思高分的“葵花寶典”。
不過,對于葉方舟,上課聽講加平時積累,就是她的制勝武器。
7月份,學校安排了連續16天的雅思課程,每天由外教教4個小時。葉方舟每天都要做兩三套模擬題,到最后一共做了三四十套題。“每天不停在做,都麻木了。”
上課安排得緊,課后葉方舟也就沒有再做題目,只在考前兩三天把以前做過的題目看了一遍。
聽英文歌,是葉方舟的一大愛好。她喜歡西城男孩的歌。聽到好的歌,會把整個歌詞都記下來,比如西城的《MyLove》。
每天晚上睡覺之前,葉方舟會在網上聽10分鐘的BBC新聞。她說,不一定要聽懂每個詞的意思,聽的是它的語感,還有固定用法和詞組。
她還經常看CCTV-9的節目,不過只看體育新聞。“有英語的體育我都會聽。”F1和網球比賽之后的新聞發布會,是葉方舟必看的節目。有時候節目會打上字幕,她會把頭轉過去,不看屏幕,只聽聲音。
很多球員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有濃重的口音。聽長了,現在哪個國家的人會出現什么樣的口音,葉方舟了如指掌。“澳大利亞的口音就很奇怪,會把所有的e 都發成i。”她說,“雅思聽力有時會專門出現很怪的口音。經常聽球員的講話,就會對各種口音有點概念,考試時聽到就不會緊張。”
在聽歌、聽新聞、看節目的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單詞,葉方舟會把單詞的意思和拼寫記在本子上或者文曲星里。一旦記住,就會劃掉,不會再看。
靠這種在生活中記單詞的方法,幾年下來,葉方舟的詞匯量大而且全。
這次她的閱讀得了接近于滿分的8.5分,也得益于這種積累。不過,在閱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也不用怕。葉方舟的竅門是,“只要把動詞的意思搞明白,形容詞、副詞都可以略過去。名詞知道是個‘東西’就行了。”
“雅思的閱讀時間比較緊,有時候‘放棄’也是一種策略。”葉方舟說,閱讀中有一種判斷對錯題,給你一句話,問是“對”是“錯”還是“沒有提到”。葉方舟覺得,這種題目最痛苦。因為它不是很嚴密,“錯”和“沒有提到”通常很難判斷。例如,文章里有一句話說:A是C。給出的題目是:B是C。那么到底是 “錯”還是“沒有提到”呢?一般還是“沒有提到”比較多。至于為什么,很難說出個理由。對于這種題目,“就相信自己的第一選擇吧,不用多想浪費時間。”總體來說,雅思的閱讀“套路比較死,可以先看問題,根據問題在文中相應位置找答案”。
說到聽力,葉方舟的經驗是,“不能聽到第一句就寫答案,這通常是個陷阱。”比如,報電話號碼,會報好多好多數字,剛辛辛苦苦記下來了,后面人又會說某些數字搞錯了,這才是關鍵。摸清了這些“套路”,她覺得聽力還是相對容易的。每年聽力話題就那么幾個,問路、租房子、大學課程登記之類,對這些內容熟了,有時候不用聽也能選出答案”。
“千萬不能在作文中出現and之類的詞,太簡單太常見了。要用更復雜的aswellas或者futhermore。”“怎么復雜怎么來”,這是葉方舟的寫作“秘訣”。她說,改卷子的老師每天要看上幾百篇作文,對and這類簡單的詞早就“審美疲勞”了,要用更有“亮點”的單詞和句型。
口語是讓葉方舟感覺最緊張的一門。考官是一位30歲左右的英國女士。葉方舟是下午考。輪到她了,一推門,就看到一張面無表情的臉,當時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女士已經考麻木了。說一點身邊有意思的事也許能夠刺激一下。”考官出的一個題目是描述一下你認識的一個家庭中的兩個成員。“我說的就是我和爸爸。我從來不管我爸叫爸爸,喊他叫豬,因為他很懶。他就管我叫小狗。”聽到這里,考官終于笑了一下。葉方舟自己也感覺好多了。
“最重要的,是先把話說出來,一定要流暢。不能停在那里想,要一邊想一邊說。”葉方舟說,老師在上課時教了一點小技巧,沒想好的時候,可以加一點過渡句。比如,“讓我想一想”,“這個問題很有趣”,“換個角度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