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英國人上醫院還要提前1年排隊?

發布時間:2008-2-27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近幾年來,英國的國家醫療服務系統一直麻煩不斷:一名全科醫生利用工作之便,在其所轄醫療區內殺死了至少200來位患者;一名腎臟病人左腎壞了,醫院卻切除了他健康的右腎,從而造成患者死亡;一位94歲高齡的老太太因急診被送到醫院,3天后才得到治療。然而,這些極端事件所暴露出的還只是英國醫療制度弊病的冰山一角。隨著社會的轉型變遷,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開始招致全國上下一片指責。

全科醫生24小時服務,曾讓英國人引以為豪

其實,英國的國家醫療服務制度有著悠久的歷史。1948年,英國便宣布實行國家醫療服務制度,為全體國民提供廣泛的醫療服務,如支付大部分乃至全部醫療費用等。該醫療制度共分三級,包括初級服務(全科執業醫生提供)、社區醫院服務(當地政府提供)和大型醫院服務(專科醫療服務)等。初級衛生保健主要由全科醫生和執業護士承擔。英國超過99%的居民都擁有全科醫生,他們提供24小時的預防、診斷和初步治療保健服務,推薦病人到專科醫院就診,充當“看門人”的職責。醫院則負責提供更為專業化的服務,如腦外科手術、心和肝臟的移植以及腎病和腫瘤治療等。只有在全科醫生認為病人需要接受高度專業化的服務時,患者才會被轉診至上一級醫院治療。在較長一個時期里,這一健全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讓英國成為國家醫療服務制度最完善的西方國家之一,也一度讓全英人民引以為豪。

什么病都治,什么病都治不好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醫療服務卻變成英國公眾最為不滿、政府最為頭痛的社會問題。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英國人要想到英國的醫院接受治療,平均需排隊等候15個月之久。記者的一位留學生朋友,剛到英國后就申請了做胃鏡檢查,可一直到畢業回國時,都沒收到醫院的檢查通知。在英國,社區全科醫生數量占全國醫生總數的50%左右,平均約每2000人就擁有一名全科醫生。但這種醫生能夠開給患者的常常只有“老三樣”———阿斯匹林、抗生素和止痛片,給人的普遍印象是“他們什么病都能治,什么病都治不好”。在英國醫院急診室,只要病人尚未面臨立即死亡的威脅,都可能被撂到一邊,然后一直等到有人手、有床位時才能接受正規治療。一位患有心臟病等待開刀的女患者說:“每天晚上睡覺時,我都擔心自己明天早上是否還能看得到太陽。”為防止因病情耽擱甚至誤診而白白丟掉性命,現在越來越多的英國病人開始想方設法轉往歐洲大陸就診。

英國社區醫療制度的問題值得中國引以為戒

英國醫療服務系統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無非因為一缺錢、二缺人。根據1964年通過的《衛生保健法》,凡英國居民均可享受國家醫院的免費健康醫療服務,而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的經費幾乎全部要靠國家稅收。雖然也有一些補充渠道,如私人醫療保險、個人支付等,但這部分占的比例極小。隨著人口的增長,特別是老齡化的加劇,政府的財力已難以負擔起醫療保健這個似乎永遠填不滿的黑洞。缺乏資金,自然也就導致了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的匱乏。眼下,英國大部分醫院中的床位數量都滿足不了需求,這造成醫療服務質量大打折扣。

目前,中國的醫療制度改革也正朝著社區醫療服務的方向發展,到2010年,中國最終將形成“大病上醫院,小病找社區”的格局。而英國作為全球社區衛生服務的發源地,其成熟的經驗當然值得中國學習,但目前暴露出的日益嚴重的弊端,同樣值得中國引以為戒。圖片:

倫敦的格林尼治醫院是為數不多有空床的醫院,但一般人住不進去。(來源:互聯網)

文章:“英國人上醫院還要提前1年排隊?”正文完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