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職業教育的特點與優勢:
英國是一個學術傳統濃厚的國家,重學術輕技術、重學位輕職業資格的觀念根深蒂固。英國政府為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地開展了職業教育的宣傳工作,還從教育體制和就業制度入手,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
首先,打通職業教育與學科教育、與大學各級學位教育之間的聯系,把職業教育擺到與學科教育、各級學位教育完全平等的地位:①政府允許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的學科教育之間互相轉學。即中學畢業后(16歲后),學生可以選擇進普通學校(ALEVELS)繼續學習, 也可以選擇職業技術學校按GNVQ或NVQ學習,這三者之間可以互相轉學。 ②接受職業教育獲得GNVQ高級證書或NVQ三級證書者,既可以就業, 也可以免試直接升入大學攻讀學士學位。 還可以繼續沿著職業教育的途徑取得NVQ四級、五級證書,其學歷資格相當于學士學位。之后,還可以再攻讀碩士、博士學位。這從根本上改變社會鄙視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
其次,在就業制度上突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規定新就業或重新就業人員,都必須有相應的GNVQ或NVQ證書; 企業的技術崗位只能錄用有相應等級的GNVQ或NVQ證書人員。政府對參與GNVQ、NVQ學習與培訓的人員,給予經費支持。對企業錄用有證人員和實施職業教育制度有成效者,給予表彰獎勵,在稅收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優惠。政府還通過調整工資政策,拉開有GNVQ、NVQ證書與無證者之間的差距。 這些改革措施,有力地沖擊了“學位至上”的傳統觀念!熬蜆I不看文憑(學位),看證書(專業資格)”,“用人主要不是看他懂得什么(學歷),而要看他能干什么(技能)”,這種新的就業和用人觀念已經被廣泛接受,成為社會的共識。
1995年以前,職業教育是分別由教育部和就業部負責的。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教育與就業之間彼此分立、脫節,產生了諸多矛盾和困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使整個教育與職業教育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更好地解決教育與就業之間的銜接和過渡,英國政府將教育部和就業部合并為教育與就業部,統一管理全國的教育,包括職業教育與就業工作!
職業教育經費單列,多渠道支持,因而穩定可靠
政府為保證職業教育的經費,專設一個與普通大學教育基金會并列、由政府撥款的職業教育基金會。其經費數額也相當可觀。政府根據職業技術學院在冊學生人數和對學院教學質量評估的結果計分,確定撥款數。工科專業比文科專業撥款多。每個學院每年的經費75%左右來自職業教育基金會,余下25%左右來自普通大學教育基金會(因有學位銜接的課程和學生)、政府其他項目經費、企業與社團的項目經費或贊助以及其他辦學創收?偟目,職業教育的經費比較充裕。
企業在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企業雇主參加職業技術教育的管理機構,參與制訂國家專業證書標準,參與對職業技術學院的質量評估和開設專業課程的研究,接受學生到企業實習或安排“三明治式”教學,提供部分教育經費,推薦雇員和其他中小雇主參加職業教育學習。學院也完全是根據企業的需要來設置專業和課程,培養合格人才。
十分重視實驗室和實習訓練場所的建設
參加全日制GNVQ或NVQ學習的學生,其技能訓練主要在校內完成。因此他們十分重視校內實驗、實習場所及其設施建設。像紐漢姆學院僅工程系每年實習工廠的建設費就達200萬英鎊。 我們考察的幾所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驗室和校內實習訓練場地都比較大,設備條件、檢測裝置比較先進。這些設施全天開放,學生可隨時到實習工場進行練習。
學校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政府只管辦學方針、宏觀的政策協調、監督、評估辦學質量與撥款。其他諸如開設專業、課程設置、招生數量、教學方式等等,都由學校根據企業雇主的要求和市場需要自主確定。
學校實行模塊教學,教學方式十分靈活。目前設置有6000多個教學模塊,每個模塊課程的教學量為40學時。學生可以根據需要自由選擇。完成一定模塊的學習,經評估合格,就可獲得一個級別的GNVQ或NVQ 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