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世界上著名的大學往往有著一種共性,悠久甚至古老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如英國的牛津(據當地人一種說法,創始于1167年,由于年代太久究竟始建于哪一年,沒有人能確切說得出來)和劍橋(成立于1209年,情況同上),美國的哈佛(創校于1636年)和耶魯(耶魯創校于1701年),中國的清華(建立于1911年)和北大(創建于1898年)。
值得慶幸,香港也有這樣的榮耀,那就是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如果按照港大正式創建的1911年算,它也和北京的清華平起平坐,如果追溯到港大的前身創建于1887年的香港西醫書院,那它幾乎就是中國近代大學的老祖宗了。
1911年,香港大學正式成立,從此填補了香港高等教育的空白,拉開了香港現代高等教育的序幕,為日后港大的興旺和輝煌奠定了基礎。
1991年,正當港大師生們沉浸在學校八十歲大壽喜慶之中,品嘗分享那塊大大的碩果累累的生日蛋糕時,一所嶄新的充滿現代化未來化氣息的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在清水灣海濱悄然而立。僅十幾年的時光,科大迅速發展崛起竄升,步入世界最好大學的行列。科大的成功在中國和世界教育史上創造了奇跡。
可以說近一百年來,香港的高等教育走過了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坎坷之路。港大——中大——科大——理大——城大——浸會——嶺南——教院……一所所大學為香港錦上添花,如果以前這塊土地真是文化沙漠,那末今天應該是文化綠洲了。大學的發展壯大把香港的高等教育逐步推向輝煌。如果用“十年不鳴,一鳴驚人”來形容科大業績,那么用“百年不飛,一飛沖天”來形容香港的高等教育也許不算過分。
下面對香港主要大學作些簡單介紹,由于各大學基本情況大家很容易查得到(我將個校網址附于后),在此不予贅述。
港大——香港高等教育的始祖
香港大學校園本部座落于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道以東、般咸道以南、羅便臣道以西、龍虎山以北,占地約16公頃。我曾走馬觀花式的參觀過港大校園,我的感受是美麗而不失典雅,華貴更帶幾分凝重,與科大青春活力相比,更讓人產生一種世事滄桑的感覺。
創辦港大前身香港西醫書院乃至后來的港大,有位叫何啟的人功不可沒,他算得上香港近代高等教育第一大功臣。何啟(1859年—1914年),字迪之,號沃生,原籍廣東南海,出生于香港。他早年留學英國,先后就讀于英國亞巴甸大學和林肯法律學院,獲醫學和法學雙學士學位。后來,他攜英國籍妻子回到香港定居,開始投身于香港的教育、衛生和公共事業。此人乃多才多藝也,曾是香港第一位華人執業醫生、香港第一位華人大律師,與此同時,他還涉足政界,從1890— 1914年一直擔任立法局議員,是香港歷史上第三位非官職華人議員。
1887年何啟創建香港西醫書院后,親自擔任教授,為學生講課。到了1909年,為了進一步發展香港的高等教育,何啟又為籌建香港大學四處奔走,并出任香港大學助捐董事會主席。香港大學成立后,他將西醫書院并入香港大學,成為香港大學醫學院的主干。由于何啟對香港教育事業的巨大貢獻,1910年,英國政府授予他爵士勛位。
創建香港大學的另一位大功臣是香港第十四任總督盧押爵士(Sir Frederick Lugard)任職期間為1907年7月29日-1912年7月24日。盧押爵士到任四個多月后,首次提出建立香港大學的設想,并親自為其募捐。到1909年時,收到外商、華商、兩廣總督、海外華僑、大陸商人、財團、公司、銀行、商行等各方捐款共127萬多元。1910年3月16日,港大主樓奠基興建,盧押親自主持奠基禮,并自任校長。香港大學教學樓“盧嘉樓”、宿舍樓“盧嘉舍”及山頂的“盧嘉道”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港大成立后,當時依法設置了學校管理部門,校董職會員成員41人,評議會成員17人,校務委員會成員有副校長、助理副校長、教授、全職講師。聘請原任菲爾德大學副校長東方學家伊律為副校長。由于港督盧押只是兼任校長職務,副校長實際擔負校長之責。1912年9月,香港大學正式開學,第一屆學生僅72名,其中工科31名,醫科21名,文科20 名。
如今,香港大學是已成為一所綜合性研究型的大學,學科門類非常齊全,專業包括文科、理科、社會科學、教育、口腔、醫學、建筑、工科、法律等。目前設有十所學院,分別為建筑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學院、醫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其他教學單位包括研究生院、專業進修學院、數碼港學院。此外還有校外教育部、亞洲研究中心、計算機中心、電子服務中心、電子顯微鏡中心、語言中心、博物館及附屬醫院等一系列教研單位。
特別值得一提的事,港大的學生宿舍堂非常有特色,舍堂文化更是源遠流長。目前學校共有13所住宿舍堂及3所非住宿舍堂。這些宿舍堂是由著名人士捐贈或為紀念名人而命名的,如何東夫人紀念堂、利希慎堂、利銘澤堂、利瑪竇宿舍、李國賢堂、圣約翰學院、施德堂、太古堂、大學堂、偉倫堂、馬禮遜堂、李兆基堂及孫志新堂等。(http://www.hku.hk/cao)
香港中文大學——獨特的書院制度
港大在香港高等教育舞臺獨領風騷半個世紀后,1963年10月香港第二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成立了。自此改變了香港高等教育格局,擺起了平分天下的競爭擂臺。
中大位于香港沙田區,北臨碧波蕩漾的吐露港,遠眺綠郁蔥蔥八仙嶺,建筑物傍山而立,座落在青翠樹叢中,校園占地面積134公頃。
中大由原有的三所書院合并而成,即新亞書院(1949年創建)、崇基學院(1951年創建)和聯合書院(1956 年創建)。1986年7月,中大成立第四所書院逸夫書院,新書院于1988年開始招收學生。目前,中大擁有新亞、聯合、崇基、逸夫四個書院,而且各自具有不同的特點,如新亞書院比較看重中國文化,而逸夫書院則注重高科技素質的培養。
中大設有七個學院:文學、工商管理、教育、工程、醫學、理學和社會科學學院。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中大的主要授課語言為中文。不過現在中大大多數學系皆提供中英語課程予以選擇。有些院系,如醫學院,藥劑學院,英文系,語言學系等及大部分理學院課程,則是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總體來說,中大以中文為主要授課語言,堅持中英雙語并重的原則。近幾年校方也不斷強調中大自創校以來一直堅持中英雙語的教育方針。
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及亞洲惟一一所實行書院制的高等學府。這種方式起源于英國,目前英國牛津大學設有三十九家書院,劍橋大學三十一家書院。書院制可以讓來自不同學院(也就是學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們住在一起,共同學習、競賽、娛樂和生活,通過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來開拓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的適應能力,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調整專業方向。中大的學院負責學生學科專業方面的事情,而書院則負責提供通識教育、文體娛樂設施、輔導等其他活動。書院制其實就是課堂外學習的環境,也是中大管理學生的一種形式。同一個書院的學生,他們一起住一起吃,還有很多老師也經常在跟他們一起吃晚飯或者交流。書院制是一個很融合的環境,有利于密切同學之間和師生之間的關系,活躍課外生活。
香港科技大學——美式教育的典范
歷史的車輪又轉了三十年后,香港又有第三所大學——科大。科大正式成立于1991年。十六年來,科大的發展和崛起,把香港的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推到了世界一流的水準,標志著香港在科教領域沖出亞洲走向世界。
科大坐落在風景如畫的九龍清水灣,校園依山傍海,現代化精美絕倫的建筑無與倫比,這里曾被評為亞洲最美麗的大學校園。
香港能有科大首先要歸功于兩位熱愛教育和科學的有識之士,第一位是香港第二十六任總督愛德華·尤德爵士(任職于1982-1986年,在任職期間逝世,為香港二十八位香港總督中唯一在職期間逝世的人。),他第一個提出要在香港建立一所科技類大學的主張。當時曾有人提議將新成立的第三所大學命名為“尤德大學”。第二位是當時香港行政局資深議員鐘士元博士,他第一個響應了尤德爵士的提議。當年他被港府任命為“第三所大學籌備委員會”主席,香港回歸后,鐘士元被港府授予“大紫荊勛章”,這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勛銜制度中最高的榮譽獎章。目前它仍是科大的副校監及顧問委員會主席。創辦科大的構思由他們而起,他們眼光獨到、意志堅定,為科大的成立做了奠定了根本性基礎。
今天香港科技大學已成為一所高度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由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四所學院組成。理、工、商學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人文社科學院主要開辦研究生課程,同時亦為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以利全面發展。(http://www.ust.hk/mainland)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是一所既充滿活力又擁有驕人歷史的大學。理大畢業生的實用價值,更被雇主視為同儕之冠。大學在追求卓越學術水平的同時,會不斷推陳出新,提供富實用性的專業課程、培訓、應用研究及專業顧問等服務,支持工商企業的長遠發展。(http://www.polyu.edu.hk/aeco/ns)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于1984年建校,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公立教育機構。城大是一所年輕向上、富于進取的國際化的多科性大學。大學恪守“敬業樂群”的校訓,每年為超過20000名的學生提供140多項優質本科及研究學位課程。城大的特色是“位于城市、用于城市、回饋城市”。大學現設有商學院、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科學及工程學院、創意媒體學院和法律學院。上述學院都面向內地招收本科生。(http://www.cityu.edu.hk/mainland)
香港浸會大學
香港浸會大學創立于1956年,是一所由香港特區政府全面資助的文理型綜合大學,獲政府授權頒發博士、碩士、學士,以及副學士學位。此外,大學每年亦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國際知名學者及其卓越成就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士。(http://www.hkbu.edu.hk/~ar/admissions/mainland)
香港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是一所規模精細、設備齊全、師資優良的大學,肩負著在香港推動博雅教育的特殊使命,并相信是全亞洲唯一一所公認的博雅大學。嶺南大學具有悠久的歷史,于1888年在廣州開始了教育事業,發展成為中國南方著名的大學。解放后,我校于1967年立足香港,是香港政府資助體系內八所高等院校之一,1995年,我校擴展遷址至新界屯門,擁有全新的教學、康樂及宿舍設施,學生入宿比例為全香港之冠。(http://www.ln.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