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car文,真人性做爰视频免费观看,极品尤物的y荡人生,中文欧美一级强

德國音樂學院教育體系詳細解析

發布時間:2011-12-2 文字大小:  打印:打印此文

    德國音樂學院的教育體系和我們國家有諸多區別,這些區別主要表現在課程設置、授課方式及考試方式等方面。

    一、專業課、專業考試

    德國音樂學院專業課的形式和我國差不多。專業老師給學生一對一上課,每周一次,每次一個半小時左右。在專業課作品方面,德國老師給學生的作品偏重于奏鳴曲、小品和無伴奏曲目。德國器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多數人只有在考樂團的時候才會演奏協奏曲。

    這也與文化差異有關,德國是音樂的故鄉,古典音樂已經融入德國人的血液,就像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會唱民歌一樣自然。在德國的任何一個城市,也有許一臺鋼琴、在一座教堂里就能舉辦一場有收入的音樂會,所以他們有更多機會去演奏無伴奏作品或與鋼琴有關的曲目(如奏鳴曲或小品)。德國的主科老師更偏重于這些方面的教學,力求學生在畢業后能最大程度的學以致用。

    我個人認為受益最多的是來自于一周或兩周進行一次的“專業大課”,每位專業老師都會有這個課時。在大課上,該位老師的學生不分年級、不限曲目,輪流演奏展示自己的專業。之后由同學之間互相提出意見或者建議,最后老師進行點評。這種方式將學生在演奏者和觀眾之間進行角色互換,同學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自己優點與的不足,同時也增加了表演機會,提高了心理素質。

    八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會有兩次專業考試。第一次在第四學期,考試學生需要演奏三個首不同時期的作品,時間在三十分鐘左右。這次考試是必須通過的,否則就會被退學。

    第二次就是畢業考試,學生需要準備:兩首不同時期的協奏曲(其中一首必須是古典的)、兩首不同時期的奏鳴曲、兩首無伴奏曲目(其中一首必須是巴赫)、兩首技巧性樂曲、一首20世紀后期的作品、十首樂隊困難片斷(是指在交響樂隊曲目中難度較大的部分,需要專門練習)。這些曲目并非要全部演奏,學生會在考試前的一個月得到評委會根據自己所報曲目選定的曲目單。考試分為兩部分:a.古典協奏曲和樂隊困難片斷的考試b.舉辦一場個人音樂會。考試次數雖然不多,但這種集中考試的曲目量大,對各個時期的作品覆蓋面廣,而音樂會形式的考試則需要長時間的精心準備才能很好的完成。

    二、室內樂、室內樂課考試

    室內樂是每個專業的必修課,德國一些音樂學院會邀請知名的重奏組作駐校教授,來給學生教這門課。我所在的學校,這門課的特色在于沒有固定的室內樂老師,學生可以選擇和任何一個老師學習,并在學期末得到老師的簽字確認。例如鋼琴三重奏的組合可以跟鋼琴、小提琴、大提琴老師同時上課(也就是說如果你愿意可以一周上3次重奏課)。六個學期的室內樂課只有一次考試,需要至少六位老師的簽字才能得到考試資格。考試需要準備三首不同時期的作品,自選一首演奏全部,并由評委抽取其它兩首的兩個樂章。考試的分數也直接關系到畢業后是否能在校內繼續深造。

    小提琴大師斯特恩曾經說過“室內樂是古典音樂演奏的最高形式”,我的老師Metzger也曾說過:“重奏是一件由多個演奏者共同合作完成的大型樂器”。組合的形式可以極大地加強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的合作精神及合作能力,并能開闊他們的視野,為今后的事業做好鋪墊。在我們國家音樂學院往往是一位老師帶一組重奏學生,從進校一直到結業。而我個人認為,重奏課應該是一門由多名教師共同合作完成的大型專業課。也許我們可以嘗試使重奏課的形式更加多樣化一些,比如由該重奏組學生的專業老師們輪流給他們上課等。這樣能夠給學生多一些機會,使他們不僅僅通過此科目拿到學分,而是能夠聽到來自多方面的建議。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夠使他們樂于享受組合中那豐富的音色和藝術內涵,我們的重奏課才有其價值和意義。

    三、樂隊困難片段課、樂隊排練
   
    學院會聘請當地的樂團首席來為學生一對一的就樂隊困難片段進行輔導,培養學生獨立處理交響樂和歌劇片斷的能力。同時,德國音樂學院非常重視對學生樂隊的訓練,學校樂隊每學年至少要完成二十場音樂會,有交響樂、歌劇、彌撒等。學院還會輪換邀請客座指揮并舉辦音樂節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演出機會(如果演出的次數不夠或者有遲到早退的現象,學生都有可能被取消專業課畢業考試的資格,所以盡管樂隊課沒有考試,樂隊出勤率也能夠得到保證)。不管在任何一個國家,實際情況都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合格的獨奏家,但在大學畢業面臨就業時候,我們至少要成為合格的樂隊隊員。所以不管是困難片段課還是參加樂隊訓練,對于管弦系的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并且具有實際意義的。在這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是學生樂團,但同學們都非常認真和重視,積極參與并盡力做到更好,很少有遲到早退的現象。不論水平高低,同學們對待音樂和樂隊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都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四、音句課

    這是一門將和聲、復調和曲式揉合在一起的課程,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奠定理論基礎,包括學習和聲、復調、曲式等基礎科目;考試通過后進入第二階段:實踐---即結合之前學習的理論加以分析并在鋼琴上進行演奏。例如:學生在對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的kadanza分析對比后,用不同的調在鋼琴上進行彈奏等。這門課一個班最多六個人,老師逐一進行輔導。我國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常常單一地學習樂理、和聲和曲式,完成大量習題并得出正確答案,把注意力放在某一個和弦或某一組和聲上。我們不太清楚這些習題演奏出來是什么效果,也不太深入了解它們在作品風格中所起到的作用,有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惑。音句課的特色在于把基礎課程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習更加立體化,從而提高學生對和聲、曲式、復調的敏感度和靈活運用的能力。這種能力能幫助學生在接觸作品的時候做出理性分析,并更容易準確把握住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作品的特點。

    五、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

    在我國的大部分音樂學院,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僅為音樂教育專業學生而設置,而在德國的音樂學院,這兩門課是所有學生的必修課。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在結業時只有一個分數,按照四六成的比例打分,這兩門課一起打分,就是為了將它們結合起來,更好地學以致用。我們知道并非每個人在畢業后都能幸運地進入樂團或歌劇院,這類課程的普及使學生除了能演奏和演唱,還有能力教別人演奏和演唱,這在無形中又為學生拓展了一些新的就業機會。在德國,教育心理學以講座的形式進行,老師提出主題,學生討論發言,在討論的過程中所產生的觀點和疑問老師會逐一記錄并解答,同學們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就學到了知識。而德國音樂學院開展教育學的方法也有其獨到之處:老師會根據專業給班里的學生配一位副科或音樂中學的學生,給學生教學實踐的機會。每周上兩次課,老師也會隨堂聽課并就該學生教學方法進行講解和指正。給學生一個做老師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育學,這樣的經驗非常難得,這樣的學習方式更是事半功倍。

    德國各個城市音樂學院的課程設置不完全一樣,但和以上我所介紹的大同小異。從上述這些課程設置及其教學方式可以看出,德國的音樂教育偏重于培養學的的實踐能力,也更注重課程在學生走向社會后的實用性。其實不論在哪個國家,音樂學院的學生畢業后都要面臨就業,這一點就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培養更加多元化。如何讓學生們在學院里除了專業得到提高,還能具備更全面的音樂素質和個人素質?如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來更主動地進入課堂和展開實踐?如何讓他們通過學習從而更加了解音樂和熱愛音樂?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問題。德國的教育工作者們秉承著德國人一貫的做事一絲不茍的嚴禁態度,在孜孜不倦的鉆研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其中有許多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借鑒的。我們或許可以取其精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加以利用,相信我國的音樂教育事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文章:“德國音樂學院教育體系詳細解析”正文完
  • 上一篇文章:
  • 《德國音樂學院教育體系詳細解析》的相關文章
    沒有相關文章
    熱點文章
    在線咨詢
     開始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