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 愛沙尼亞共和國(Republic of Estonia)
面積 4.5277萬平方公里
人口 據統計,2003年愛全國人口為135.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占69.23%,農村人口占30.77%。男子平均壽命為64.4歲,女子為76.6歲。主要民族有愛沙尼亞族、俄羅斯族、烏克蘭族和白俄羅斯族。愛沙尼亞語為官方語言。英語、俄語亦被廣泛使用。愛沙尼亞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東正教和天主教。
首都 塔林(Tallinn),始建于1248年丹麥王國統治時期,1991年恢復獨立后成為愛沙尼亞共和國首都。塔林市位于愛西北部,瀕臨波羅的海,歷史上曾一度是連接中、東歐和南、北歐的交通要沖,被譽為“歐洲的十字路口”。塔林港是愛最大的港口。氣候受海洋影響明顯,春季涼爽少雨,夏秋季溫暖濕潤,冬季寒冷多雪,年均氣溫 4.7℃。共分8個區,總面積為158 . 3平方公里。2003年全市人口為397,150人,其中愛沙尼亞族人占54.5%。
國家元首 阿諾爾德·呂特爾(Arnold Ruutel)2001年9月21日當選,同年10月8日正式就職。
重要節日 1、獨立日:2月24日,為紀念1918年2月24日愛脫離沙俄統治而獲得獨立;2、恢復獨立日:8月20日,為紀念1991年8月20日愛恢復獨立;3、勝利日:6月23日,為紀念1919年愛抗擊德國軍隊獲勝。
簡況
位于波羅的海東海岸,東與俄羅斯接壤,南與拉脫維亞共和國相鄰,北鄰芬蘭灣,西南瀕里加灣,邊界線長1445公里,海岸線長3749公里。屬海洋性氣候,冬季最冷的1、2月平均氣溫-5℃,夏季最熱的7月平均氣溫16℃,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
愛民族形成于12-13世紀。曾先后被普魯士、瑞典、波蘭、丹麥、德國、沙俄和蘇聯占領和統治。1710-1918年受沙俄統治,1918年2月24日宣布獨立,成立愛共和國。1918年2月底德國占領愛。同年11月,蘇維埃俄國復而占領愛。1920年2月,蘇維埃俄國被迫承認愛獨立。1940年7月,成立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1991年8月20日,愛宣布恢復獨立,9月17日,聯合國宣布接納愛為成員國。
政治
愛自1991年恢復獨立以來,政治上實行多黨制和西方代議制,政局相對穩定。經濟上積極推行自由市場經濟。外交上將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優先目標。
2002年11月底北約布拉格峰會決定正式邀請愛沙尼亞2004年加入北約。同月愛結束加入歐盟談判,歐盟哥本哈根歐盟首腦會議決定邀請愛沙尼亞2004年加入歐盟。2003年4月,簽署愛沙尼亞2004年5月1日加入歐盟條約。9月,愛沙尼亞通過入盟公決。2004年3月29日,愛正式加入北約,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
【憲法】 現行憲法于1992年6月28日通過,7月3日生效,除序言部分外共分15章168條。第一章確定愛是獨立主權的民主共和,國家最高權力屬于人民,獨立和主權至高無上、不可剝奪。愛實行三權分立的議會民主制。
【議會】一院制,共101個議席,任期4年。主要職能:通過法律;決定全民公決;選舉共和國總統;批準或宣布廢除外交條約;授權總理組成政府;通過并批準國家預算;決定對共和國政府、總理及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態;解決憲法所規定的總統、政府、其他國家機關或地方政府職權以外的所有行政問題等。年滿21周歲且有選舉資格的公民均可競選議員。2003年3月2日,愛沙尼亞舉行議會大選,中間黨和共和國黨各獲28席,改革黨19席,人民聯盟13席,祖國聯盟7席,溫和黨6席。3月31日,第十屆議會舉行首次會議,會議選舉恩娜·愛爾瑪(Ms. Ene Ergma,共和國黨成員)為第十屆議會議長。
【政府】2003年3月議會大選后,4月初共和國黨、改革黨和人民聯盟達成執政聯盟協議。4月10日,三黨聯合政府宣誓就職。政府內閣成員為:總理尤漢 · 帕茨(Juhan Parts, 共和國黨主席),外交部長克里斯蒂娜 · 歐尤蘭德 (Kristiina Ojuland,女,改革黨),財政部長塔維·維斯基馬基(Taavi Veskimagi,共和國黨)(2003年10月上任),經濟和通訊部長梅里斯 · 阿托林 (Meelis Atonen,改革黨),國防部長馬古斯 · 漢森(Margus Hanson,改革黨),文化部長烏爾馬斯 · 帕依特(Urmas Paet,改革黨),教育科學部長 托依沃 · 馬依梅茨 (Toivo Maimets,共和國黨),司法部長肯-馬爾迪 · 瓦爾 (Ken-Marti Vaher,共和國黨),社會部長馬爾科 · 波梅蘭茨 (Marko Pomerants,共和國黨),環境部長維魯 · 雷堅 (Villu Reiljan,人民聯盟黨主席),農業部長伊斯特·托克索(Ester Tuiksoo,人民聯盟黨)(2004年4月上任),內政部長馬古斯 · 列依沃 (Margus Leivo,人民聯盟黨),地區事務部長讓 · 奧那普(Jaan Õunapuu,人民聯盟黨),民族事務部長保羅-愛立克 · 魯摩(Paul-Eerik Rummo,改革黨)。
主要網址】 www.riik.ee (政府);www.vm.ee (外交部)。
【行政區域】全國共分15個省,大小城鎮共254個,省名如下:哈留省(HARJUMAA)、希尤省(HIIUMAA)、依達-維魯省(IDA-VIRUMAA)、雅爾瓦省(JARVAMAA)、耶蓋瓦省(JOGEVAMAA)、里亞內省(LAANEMAA)、里亞內-維魯省(LAANE-VIRUMAA)、貝爾瓦省 (POLVAMAA)、帕爾努省(PARNUMAA)、拉普拉省(RAPLAMAA)、薩列省(SAAREMAA)、塔爾圖(TARTUMAA)、瓦爾加省(VALGAMAA)、維良地省(VILJANDIMAA)和維魯省(VORUMAA)。
【司法機構】分國家法院、地區法院、城鄉法院三級。憲法還規定設立大法官職位,負責監督并仲裁議會、中央和地方政府所頒布的法律是否違憲。國家法院院長烏諾·雷赫姆斯(Uno Lohmus),1998年11月9日就任。國家總檢察長朱瑞·菲爾(Juri PIHL),2003年6月16日就任。
【政黨】主要政黨有:
(1)共和國黨(Res Publica),執政黨之一,成立于2001年,截至2004年1月1日,共有4492名成員,黨主席為尤漢·帕茨(Juhan Parts),屬右翼政黨;
(2)愛沙尼亞改革黨(Estonian Reform Party),執政黨之一,成立于1994年,截至2004年1月1日,共有3720名成員,黨主席為希姆·卡拉斯(Siim Kallas),屬右翼自由黨;
(3)愛沙尼亞人民聯盟(Estonian People’s Union),執政黨之一,成立于2000年,截至2004年1月1日,共有8460名成員,黨主席為維魯·雷嚴(Villu Reiljan),屬中左翼政黨;
(4)愛沙尼亞中間黨(Estonian Center Party),成立于1991年,截至2004年1月1日,共有7335名成員,黨主席為埃德加·薩維薩爾(Edgar Savisaar),屬中左翼政黨;
(5)社會民主黨(Social Democratic Party,系原溫和黨The Moderates,2004年2月改名),成立于1996年,截至2004年1月1日,共有2879名成員,黨主席為帕達爾(Ivari Padar),屬社會民主黨;
(6)祖國聯盟(Pro Patria Union),成立于1995年,截至2004年1月1日,共有2834名成員,黨主席為馬爾特·蓋拉姆(Tunne Kelam),屬民族色彩強烈的基民黨;
(7)愛沙尼亞聯合人民黨(Estonian United People’s Party),成立于1994年,現有成員1323名,黨主席為維克多·安德烈耶夫(Viktor Andreyev),屬中左翼社會民主黨。
此外還有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俄族人黨(Russian Baltic Party in Estonia)、愛基督教人民黨 (Estonian Christian People's Party)、愛社會民主勞工黨(Estonian Social-Democratic Labor Party)、愛民主黨(Estonian Democratic Party)、愛獨立黨(Estonian Independence Party)、農民黨(the Farmers' Party)、愛俄族人黨(Russian Party in Estonia)、俄族人團結黨(Russian Unity Party)、共和國人黨(The Republican Party)等。
【重要人物】阿諾爾德·呂特爾 (Arnold Ruutel),總統。1928年5月10日生于薩列馬。1964年畢業于塔爾圖農業學院。1991年獲農業學博士學位。1956-1963年任愛沙尼亞家畜飼養及獸醫試驗站主任。1963-1969年任塔爾圖國家示范農場主任。1969-1977年任愛沙尼亞農業大學校長。1977-1978年在愛沙尼亞蘇維埃共和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工作,任農業事務書記。1979-1983年任愛最高蘇維埃部長委員會第一副主席。1983-1990年任愛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1990年3月任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十二屆最高蘇維埃主席。1990年5月任愛沙尼亞共和國最高委員會主席。1991-1992年任憲法委員會委員。1993年任國家發展與合作研究所所長。1994-2001年任愛農村人民黨(1999年改名為愛沙尼亞人民聯盟)主席。1995-1999年當選愛第八屆議會議員并任副議長。1999年3月-2001年8月任愛第九屆議會議員。2001年9月21日當選愛總統。
恩娜·愛爾瑪(Ms. Ene Ergma),議長。女,1944年2月29日生于愛沙尼亞拉克維拉市。物理和數學博士。共和國黨成員。1969年畢業于莫斯科國立大學。1969至1972年攻讀并于1984年獲得物理和數學博士學位。1972至1988年在莫斯科天文學理事會工作。1988至1997年在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任教授。1997至1999年當選愛沙尼亞科學院院士。1999至2003年任愛沙尼亞科學院副院長。2003年3月31日當選愛沙尼亞第十屆議會議長。
尤漢·帕茨(Juhan Parts),總理。1966年8月27日生于愛沙尼亞塔林市。1991年畢業于塔爾圖大學法律系私法專業。1992至1998年任愛司法部副部長。1998年6月至2002年任愛國家審計署署長。2002年8月主動辭去署長職務,加入共和國黨并當選黨主席。2003年4月10日開始任愛政府總理。
經濟
愛自恢復獨立以來,一直奉行自由經濟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實行零關稅和自由貿易政策,總體上經濟保持發展勢頭。2003年愛沙尼亞經濟繼續增長,但增速有所減緩。
國內生產總值(GDP):據初步統計,按現行價格計算,2003年愛國內生產總值為83.36億美元,同比增長4.7%。從行業劃分看,占GDP總額近一半的制造業、運輸和儲運及通訊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建筑業的總產值達37.94億美元,并且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平均增速達5.36%。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003年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6147.3美元。
貨幣名稱:愛沙尼亞克朗(Estonian Kroon----EEK),實行與歐元掛鉤的固定匯率制,1歐元兌換15.6466愛克朗,2003年美元與愛克朗的平均兌率為1美元兌13.933愛克朗。
通貨膨脹率:2003年通膨率為1.3%。
失業率:2003年失業率為10%。
【資源】森林面積211.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8%,森林蓄積量4.09億立方米,人均森林擁有量為1.62公頃。主要礦產有油頁巖(探明的儲藏量約60億噸)、磷礦(儲量約40億噸),石灰巖等。
【工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制造、木材加工、建材、電子、紡織和食品加工業。
據初步統計,愛交通、通訊和倉儲業總產值為160.46億克朗,占GDP15.5%,同比增長7.4%。建筑業總產值為69.37億克朗,占GDP6.7%,同比增長9.9%。主要工業產品有油頁巖(1461.6萬噸)、水泥(50.9萬噸)、棉紡織品(1.16億平方米)。
【農業】 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飼養奶牛、肉牛和豬;主要農作物有:小麥、黑麥、土豆、蔬菜、玉米、亞麻和飼料作物。
按不變價計算,2003年愛谷物和豆類總產量為528200噸,其中小麥151000噸,黑麥12900噸。肉類98300噸,牛奶595800噸,土豆233400噸。愛農業用地143.31萬公頃,可耕地111.98萬公頃。
【服務業】按現行價格計算,2003年愛旅館、酒店銷售額16.21億克朗,同比增長6.2%。金融中介業47.98億克朗,同比增長10. %。房地產、租賃服務116.09億克朗,同比增長6.5%。2003年,從事服務業人員17400人。
【旅游業】2003年愛旅游收入達123億克朗。愛企業協會數據顯示,2003年來愛旅游的外國游客達350萬人,主要來自芬蘭、德國、拉托維亞、俄羅斯和挪威。2003年,愛出境旅游人數為34.88萬人。愛沙尼亞的主要旅游點:塔林、塔爾圖、帕爾努、薩烈馬島、希尤馬島。
【交通運輸】
截止2001年,愛公路總長52037公里,2003年公路運輸乘客1.628億人次,貨物2710萬噸。貨車和特殊用途車輛8.34萬輛,轎車43.4萬輛。
2002年使用中的鐵路總長963公里,2003年鐵路運輸乘客510萬人次,貨物 6720萬噸。
2003年海運乘客460萬人次。共有46個港口,主要是Vanasadam港、Muuga港、Paldiski Lounasadama港和Parnu港。2003年港口總吞吐量4667. 08萬噸,船只來往記錄為29104次。
2003年空運乘客60萬人次,空運貨物44000噸。
截至2003年,愛輸氣管道總長2148公里。
【財政金融】愛恢復獨立以來一直實行平衡預算政策。2003年愛財政總收入為29.642億美元,總支出為28.278億美元,收支總體平衡,并略有贏余。
國際收支情況:2003年愛經常項目赤字總額160.26億克朗,赤字率為13.7%。
外匯儲備及外債:截至2003年底,愛官方外匯儲備總額為12.33億美元,凈外債為13.74億美元。
【主要銀行】
漢莎銀行(Hansapank),成立于1991年4月30日,資產總額27.7824億歐元。
聯合銀行(Uhispank),成立于1992年12月15日,資產總額12.8232億歐元。
愛沙尼亞諾底亞銀行(Nordeapank Eesti),成立于1995年2月27日,資產總額3.627億歐元。
愛沙尼亞信貸銀行(Krediidipank),成立于1997年8月19日,資產總額1.1695億歐元。
【對外貿易】2003年愛對外貿易總額為109.255億美元,增長11.56%。其中出口總額為44.863億美元,同比增長9.71%,進口總額為64.39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9%。逆差19.53億美元。2003年愛與歐盟國家的貿易總額占愛外貿總額的59.6%。
2003年愛進出口商品結構變化不大,主要出口商品類別依次是機械設備(占出口總額的24%)、木材及木制品(15.6%)、紡織品(11.2%)、金屬及其制品(8.6%)、農產品及食品加工(6.7%),進口產品主要為機械設備(27.4%)、運輸工具(15.6%)、農產品及食品加工(9.0%)、金屬及其制品(9.1%)、紡織品(7.2%)。主要出口國是芬蘭(25.7%)、瑞典(15.2%)、德國(9.7%)、拉脫維亞(4.1%)、英國(4.2%)、美國(2.6%)等。主要進口國是芬蘭(16.1%)、德國(11.3%)、瑞典(8.8%)、俄羅斯(8.3%)、中國(4.3%)、美國(3.3%)等。
【對外投資】2003年愛對外直接投資3.274億美元,較2002年增長168.36%。主要投向立陶宛(43.6%)、拉脫維亞(29.3%)、塞浦路斯(13.3%)、意大利(5.5%)、俄羅斯(2.0%)等國,主要投資部門為金融業(38.7%)、交通、通訊、倉儲業(21.4%)、房地產和租賃業(19.4%)、制造業(12.0%)、批發零售業(6.1%)等。
【對外援助】愛2003年全年對外援助699萬克朗,其中近400萬捐給聯合國及其有關機構(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捐贈50萬克朗,用于伊拉克重建;向聯合國和國際紅十字會組織捐款100萬克朗,用于伊拉克人道主義援助)。另外,向俄羅斯摩爾曼斯克地區提供發展援助資金(33.2萬克朗),援助中亞地區合理用水并提高能源利用率(30萬克朗),幫助烏克蘭培訓年輕外交官(19.1萬克朗),支持格魯吉亞選舉(17.5萬克朗),幫助阿爾巴尼亞培訓法官(29.9萬克朗)等。
【外國資本】據愛統計局和央行公布的數字,2003年愛共吸引外資11.48億美元,同比增長10.3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8.49億美元,同比增長146.42%。主要投資國為芬蘭(46.96%)、瑞典(31.14%)、英國(5.49%)、比利時(2.23%)和丹麥(2.19%)。其中主要投資領域為批發和零售業,占40%,其次是加工業17%,房地產和租賃服務業15%,金融14%。
【外國援助】截至2003年,愛共接受外國援助148.52億克朗。其中大部分來自歐盟成員國。
【著名公司】 1、漢莎銀行股份有限公司(AS Hansapank),創建于1992年1月10日,主要從事金融業務,董事會主席Mr. Indrek Neivelt,2001年凈營業額67.68億克朗,股本55.19億克朗。公司地址:Liivalaia 8, 15040, Tallinn,電話:(372)6310310,傳真x:(372)6310410。
2、愛沙尼亞能源公司(Eesti Energia AS),創建于1998年8月11日,主要從事生產及分配電能業務,董事會主席Mr. Gunnar Okk,總資產118.96億克朗。公司地址:24 Laki St. 12915, Tallinn,電話: (372) 7152222, 傳真: (372) 7152200。
3、愛沙尼亞電訊公司(AS Eesti Telecom),創建于1991年4月16日,主要從事電通業務,董事會主席Mr. Jaam Mannik,總資產為45.99億克朗。公司地址:Roosikrantsi 2, Tallinn 10119,電話: (372) 6311212,傳真: (372) 6311224。
4、塔林港股份有限公司(AS Tallinna Sadam),創建于1990年11月14日,從事水運業務,董事會主席Mr. Mart Tooming。總資產為49.09億克朗。公司地址:Sadama 25, 15051, Tallinn,電話: (372) 6318001,傳真: (372) 6318166。
人民生活
2003年愛第一季度平均工資為6333克朗,第二季度為6915克朗,第三季度為6415克朗,第四季度為7127克朗。生產價格指數為0.2%,消費者價格指數為1.3%。2003年,領取國家養老金人數為293032人,月均養老金為1985克朗。人均居住面積25.8平米。
軍事
愛沙尼亞總統是愛全國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總統國防事務的最高咨詢機構。國防部是政府執行和實施國防政策的部門。國防軍司令是軍隊最高指揮官。國家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8-12個月。愛國防軍總兵力5500人。
現任國防軍司令塔爾莫·科烏茲(Tarmo Kouts),國防軍總參謀長阿拉爾·拉樂曼(Alar Leman)。
文化教育
【教育】2002年愛共有學前機構624所,各類中小學校636所,各類技術職業學校81所,高等教育機構52所,其中私立26所。
2002年共有29.2198萬人在各類學校學習,其中中小學20.0478萬人,各類技校及職業學校2.8095人,大學6.3625萬人。
2002年共有各類公共圖書館461個,各類博物館183個。(2003年有關數據待統計)
著名高等學校:塔爾圖大學(University of Tartu),建于1632年瑞典國王阿道夫·古斯塔夫二世(Gustavus II Adoplphus)統治時期,1919年由古斯塔夫學院改稱塔爾圖大學。被尊為“愛沙尼亞的啟蒙圣母”,愛許多政要和知名人士亦畢業或曾任教于該校。設有神學、法律、醫學、哲學、生物和地理、物理和化學、教育、體育、經商管理、數學和信息科學、社會學等11個學科,下屬10個系和研究所。2002年師資人員共1163名,其中教授137名。學生1.76萬人。現任校長雅克·阿維克索(Jaak Aaviksoo)。大學網站:www.ut.ee. 聯系地址:Ulikooli 18, 50090 Tartu, Estonia。電話:(372 7)375100。
【新聞出版】2002年共發行1143種各類期刊雜志,發行127種報紙。2003年主要愛文報刊及發行情況:愛沙尼亞晚報(SL Ohtuleht,65900份)、郵差報(Postimees,日報,63900份)、愛沙尼亞快報(Eesti Ekspress,周刊,44400份)、愛沙尼亞日報(Eesti Paevaleht,35100份)等。主要俄文報刊有:新聞周刊(Vesti Nedelja Plus,16700份)、愛沙尼亞青年報(Molodezh Estonii,日報、10000份)、每日新聞(日報、6000份)等。
主要通訊社:波海通訊社(Baltic News Service--BNS),成立于1990年4月,私營通訊社,有140名工作人員。
主要電臺:1、愛沙尼亞電臺(Eesti Raadio),愛國家電臺,建于1926年,每天24小時以愛沙尼亞語、俄語廣播。
2、KUKU Raadio,私營電臺,成立于1992年,每天24小時以愛沙尼亞語廣播。
3、Russkoje Radio,私營電臺,1998年建臺,每天21小時以俄語廣播。
主要電視臺:1、國家電視臺(Estonian Television--ETV),1955年建臺,以愛沙尼亞語和俄語播放節目。
2、TV3,私營電視臺,以愛沙尼亞播放節目。
3、Kanal 2,私營電視臺,1993年建臺,以愛沙尼亞語和俄語播放節目。
對外關系
2003年愛繼續將加盟入約作為外交政策優先目標,并取得重要進展;重視并積極發展同美國的關系;積極參加國際反恐斗爭;保持與北歐國家及波羅的海三國的傳統友好合作關系;繼續尋求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愛恢復獨立以來,一直重視并積極發展與美國的關系。派兵參加阿富汗維和。2003年愛支持美英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并應美邀請于5月通過決議,向科威特、卡塔爾、伊拉克和巴林派遣共55人的部隊參加伊戰后維和。
【同北約的關系】愛視北約為自身安全保障,自恢復獨立以來,積極尋求加入北約。2002年11月北約布拉格峰會決定,正式邀請愛沙尼亞等中東歐十國2004年加入北約。2003年2月愛正式開始入約談判。3月,愛外長歐尤蘭德簽署加入北約議定書。同月,北約秘書長羅伯遜訪愛。2004年3月,北約新任秘書長夏侯雅伯訪愛。3月29日,愛正式加入北約。
【同歐盟的關系】自2002年11月愛結束加入歐盟談判以來,愛尋求加入歐盟的努力2003年繼續取得重要進展。4月,愛總統、外長簽署愛入盟條約。9月,愛以66.9%的贊成票通過入盟公決。愛積極參加歐盟制憲大會及政府間大會對歐盟未來憲法的起草和討論過程,努力維護自身今后在歐盟內的權利和地位。2004年5月1日,愛正式加入歐盟。
【同俄羅斯的關系】2003年愛繼續尋求改善與俄關系。但俄族人地位、俄對愛商品征收雙重關稅、愛俄邊界條約等問題仍阻礙兩國關系積極發展。愛財政部長、愛議會外委會主席先后訪俄。愛總統在出席歐盟-俄羅斯首腦會議期間與俄總統普京進行了兩次非正式會見。
【同北歐國家的關系】愛與北歐國家歷史淵源深,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關系密切。2003年雙方繼續保持高層互訪,進一步發展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合作。2003年愛同北歐國家的貿易額占愛外貿總額26.43%,北歐對愛投資占愛吸引外資總額的38.92%。
【波海三國關系】2003年波海三國繼續保持和加強傳統政治經濟等各領域合作關系,并就三國加盟入約、歐盟制憲等問題加強協調。4月,波海三國總統在愛會晤,強調三國加盟入約后仍有必要加強地區合作,三國總統對三國關于入盟全民公決持積極態度。5月,三國國防部長在立陶宛會晤,就三國加入北約后繼續進行防務合作達成一致。11月,三國總理在立陶宛會晤,修改波海部長理事會章程,并制定了理事會與波海議會間大會新合作機制。
【對打擊恐怖主義的態度】愛支持并積極參加國際反恐斗爭。2003年繼續派掃雷人員赴阿富汗參加反恐行動,并應美邀請派兵參加伊拉克戰后維和。
【同中國的關系】1991年9月11日,中愛兩國建立外交關系。92年初中國在愛設立使館。1993年2月,中國向愛派駐大使。愛方于1997年中在華設立使館并派駐臨時代辦。2002年4月,愛向中國派駐首任大使。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發展順利。愛總理吉特·維亞希(1992年5月)、外長特里維米·維里斯特(1993年9月)、總統倫納特·梅里(1994年6月)分別先后訪華。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1994年7月)、李嵐清副總理(1996年6月)、李鐵映國務委員(1996年8月)、李鵬委員長(2000年9月)、江澤民主席(2002年6月)也先后訪愛。
2003年,中愛雙邊關系繼續順利發展,交流合作領域不斷擴大。9月,應愛城市協會和工商會的邀請,全國對外友協代表團訪愛。11月,應全國對外友協邀請,愛城市協會代表團訪華。
兩國經貿關系發展較快。據愛方統計,2003年中愛雙邊貿易總額為44.475億克朗(約合3.192億美元)。由于克朗兌美元比價的升值,按克朗計算,比2002年下降0.43%(按美元計算,則同比增長18.71%)。其中愛方向中方出口4.214億克朗(約合3024.47萬美元),按克朗計算,同比增長31.41%(按美元計算,同比增長56.65%);愛方從中方進口40.26億克朗(約合2.890億美元),按克朗計算,同比下降2.88%(按美元計算,同比增長15.79%)。愛方逆差36.046億克朗(約合2.587億美元)。
2003年中愛貿易占愛外貿份額的2.92%,其中愛向中國出口占愛出口比重的0.67%,愛從中國進口占愛進口比重的4.49%。
愛主要向中國出口機械設備、金屬及制品、活動物及制品,主要從中國進口機械設備、紡織原料及制品。
雙邊文化交往繼續保持活躍勢頭。10月,根據中愛2001-2003年文化交流計劃,中國文聯代表團訪愛。11月,廣電總局派團訪愛,并參加愛第七界“黑夜電影節”。此外,“中國瓷器藝術展”和“中國西藏藝術展”先后在愛舉行。
雙方繼續保持軍事往來。2003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體育代表團參加愛第十屆“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