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古巴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Cuba,Republica de Cuba)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科鞐U一側為紅色等邊三角形,內有一顆白色五角星;旗面右側由三道藍色寬條和兩道白色寬條平行相間、相連構成。三角形和星原是古巴秘密革命組織的標志,象征自由、平等、博愛和愛國者的鮮血。五角星還代表古巴是一個獨立的民族。三道藍色寬條表示未來的共和國將分成東、西、中三個州;白條表示古巴人民在獨立戰爭中懷著純潔的目的。
國徽:為盾徽。盾面上部的藍色部分代表加勒比海;一輪太陽從海面升起,橫置的鑰匙表示古巴為墨西哥灣的一把鑰匙(古巴島形似鑰匙),表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盾面左下方為藍、白相間的斜紋,右下方的圖案為草地、山巒、棕櫚樹。 盾徽兩側為橡樹枝葉和月桂枝葉;背后是一根束棒,象征權威;束棒之上是一頂“自由之帽”,表示爭取自由、為自由而斗爭。
獨立日:5月20日(1902年)
國慶日:1月1日(1959年)
起義日:7月26日(攻打蒙卡達兵營紀念日)。
國家政要: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特羅·魯斯(Fidel Castro Ruz),1976年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110860平方公里。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島國。東與海地相望,南距牙買加140公里,北離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南端217公里。由古巴島和青年島(原松樹島)等16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海岸線長約6000公里。大部分地區地勢平坦,東部、中部是山地,西部多丘陵,主要山脈為馬埃斯特臘山,其主峰圖爾基諾峰海拔1974米,是全國最高峰。最大河流為考托河,流經平原中部,雨季容易泛濫。全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僅西南部沿岸背風坡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5.5℃。1月為最冷月。5—10月為雨季,常遭颶風侵襲,其他月份為旱季。除少數地區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位于哈瓦那郊外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故居內景
人口:1120萬(2000年)。其中白人占66%,黑人占12%,混血種人占22%。印第安人占1%。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大部分信奉天主教。
首都:哈瓦那 (La Habana) 是古巴政治、經濟、文化和旅游中心,是西印度群島中最大的城市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有“加勒比海的明珠”之稱。哈瓦那老城是建筑藝術的寶庫,擁有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198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文化遺產”。人口220多萬(1998年)。年平均溫度24℃。 哈瓦那狂歡節>>>
行政區劃:全國劃為14個省,1個特區。省下設169個市。各省名稱如下:比那爾德里奧、哈瓦那、哈瓦那市(首都,為省級市建制)、馬坦薩斯、西恩富戈斯、比亞克拉拉、圣斯皮里圖斯、謝戈德阿維拉、卡馬圭、拉斯圖納斯、奧爾金、格拉瑪、圣地亞哥、關塔那摩和青年島特區。
在原為蒙卡達兵營的古巴圣地亞哥"7·26"學校城的墻上,攻打蒙卡達兵營戰斗中留下的彈痕清晰可見。1953年的這一天,卡斯特羅率領古巴愛國青年攻打蒙卡達兵營,拉開了古巴人民反獨裁斗爭的序幕。革命勝利后,兵營被改為"7·26"學校城,并在學校城一側建立攻打蒙卡達兵營紀念館
簡史:1492年哥倫布航海抵達古巴。1511年古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68年至1878年,古巴人民爆發了反西班牙統治的第一次獨立戰爭。1895年2月,民族英雄何塞·馬蒂領導第二次獨立戰爭。1898年美國占領古巴。1902年5月20日成立古巴共和國。1903年2月,美、古簽訂“互惠條約”,美強行租占海軍基地兩處,至今仍占領關塔那摩基地。1906年美出兵鎮壓人民起義,并對古實行3年的軍事占領。1912、1917年美又出兵干涉。1933年,軍人巴蒂斯塔政變上臺,于1940年至1944年、1952年至1959年兩次執政,實行軍事獨裁。1959年1月1日,菲德爾·卡斯特羅率起義軍推翻了巴蒂斯塔政權,成立革命政府。1961年4月美中央情報局策劃的雇傭軍在吉隆灘登陸入侵,被古擊敗。卡斯特羅宣布開始社會主義革命。1990年8月,古巴政府宣布進入“和平時期的特殊階段”。1991年10月,古巴共產黨召開四大。會議決定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計劃經濟。1993年起,開始進行改革,每年均有新的改革舉措出臺。1997年10月,古共五大召開,在堅持四大決議的同時,首次提出把經濟工作放在優先地位。
政治: 根據1976年頒布的憲法,古巴為獨立的社會主義主權國家,古巴共產黨是古唯一的合法政黨。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享有修憲和立法權。每屆任期五年。國務委員會是大會休會期間的常設機構。國務委員會主席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革命武裝部隊總司令。2002年6月26日,古巴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通過一項對1976年共和國憲法進行修改補充的法律,進一步確定憲法規定的社會主義制度的不可更改性。憲法修改補充條款規定,古巴決不允許資本主義復辟,古巴永遠不會在威脅、壓力和脅迫的條件下與其他國家發展政治、經濟和外交關系等。憲法修改補充條款自通過之日起開始生效。部長會議是國家最高行政機構。1992年7月,第三屆全國人民政權代表大會通過憲法修改草案,(1)把馬蒂思想與馬列主義并列作為黨的指導思想;(2)以無計名投票方式直接選舉全國和省級人民政權代表大會的代表;(3)授予國務委員會主席必要時宣布在全國或部分地區實行緊急狀態的權力。
哈瓦那海濱摩爾城堡和拉美最早建造的燈塔
經濟:古巴經濟長期維持以蔗糖生產為主的單一經濟發展模式。古巴是世界主要產糖國之一,被譽為“世界糖罐”。工業以制糖業為主,占世界糖產量的7%以上,人均產糖量居世界首位,蔗糖的年產值約占國民收入的40%。農業主要種植甘蔗,甘蔗的種植面積占全國可耕地的55%。其次是水稻、煙草、柑橘等,古巴雪茄煙享譽世界。礦業資源以鎳、鈷、鉻為主,此外還有錳、銅等。鈷礦藏量80萬噸,鎳蘊藏量1460萬噸,鉻200萬噸。古巴1938年發現沸石(專家們稱為“世紀礦物”),但到1986年才開始大力開發。其蘊藏量估計達30億噸,僅次于美國和前蘇聯。目前已制出許多活性產品,各有各的功能。森林覆蓋率約21%。盛產貴重的硬木。古巴旅游資源豐富,幾百個風景點像翡翠般點綴在海岸線上。明媚的陽光、清澈的海水、白沙海灘等自然風光使這個享有“加勒比明珠”美譽的島國成為世界一流的旅游和療養勝地。近年來,古巴充分利用這些獨特的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第一大支柱產業。據官方統計,2003年古巴共接待外國游客190多萬人次,旅游業收入為20億美元。
玩棒球的古巴男孩
新聞出版:報刊有《格拉瑪報》,古巴共產黨機關報,創于1965年10月;《起義青年報》,共青聯中央機關報;《勞動者報》,中央工會機關報;《波希米亞》周刊,創于1908年5月。通訊社有拉美通訊社,官方國際通訊社。創建于1961年,在全世界設有37個分社。國家通訊社,創建于1974年,主要負責國內新聞報道。全國性廣播電臺5家:時鐘電臺、進步電臺、起義電臺、音樂電臺和古巴哈瓦那國際電臺。全國性電視臺2家古巴國家電視臺(Cubavision)和起義電視臺(Telerebelde)。
外交:推行多元化全方位外交,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獨立,堅持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主張不干涉別國內政,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和平共處。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
與中國關系:1960年9月28日,古巴與中國建交,古巴是第一個同我國建交的拉美國家。江澤民主席于1993年和2001年兩次訪問古巴,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卡斯特羅也于1995年和2003年兩次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兩國關系進入全面發展時期。2004年11月,胡錦濤主席對古巴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4月,古巴共產黨中央第二書記、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兼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勞爾·卡斯特羅訪華。2005年5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對古巴進行友好訪問。 古巴奧爾金省與中國甘肅省建立省際友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