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高中教育,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方法,都體現了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能夠充分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孩子對學習和學校的生活充滿渴望,感到充滿樂趣。
加拿大的高中采取學分制,每門課一個學分,修滿30分即可畢業。30分中,有16分是必修課,其中包括英文,數學,自然科學,歷史,地理,體育,藝術,家政,法語,基礎電腦應用等;其余的14個學分,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未來的發展設想進行選課。在選修課中,有五個系列的課程,學生以一個系列為側重點,由低向高選修上去。
五種選修課程系列為:商科系列:包括統計、會計、各種商業法律法規、消費學、生產力布局學等;自然科學系列:包括物理、化學、生物、高等數學各個分支、電腦高級語言等;藝術系列:包括戲劇、繪畫、攝影、各種美術設計等;技術系列:包括電工、木工、管工、汽車修理、房屋修繕等;社會科學系列:包括各歷史學科分支、社會學、人類學、人文學等。另外還專門開設駕駛課程,以便讓16歲以上的學生盡快取得駕照。這樣的課程設置,使學生從9-10年級 (14-15歲) 起就開始考慮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開始側重選修與這一方向有關的課程,并根據自己的興趣在這一領域里進行一些深入的研究。所以,加拿大的高中畢業生盡管在數理化總的方面不如中國學生學的深,但在某一領域的知識和參與能力卻非常強。
這種課程設置使加拿大的高中畢業生適應社會的多種需求,一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將來可能成為政治家、科學家、工程師、工商管理人員、醫生、律師、教師等,而那些不能進入大學甚至不想上大學的學生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憑著自己的一技之長在社會上自立。
加拿大的高中教育不僅在課程設置上有上述特點,而且教學方法上也有其獨到之處。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力教起。例如,家政課是一門必修課,其內容包括烹調、縫紉、家用電器的使用和簡單維護,房屋的簡單修繕,如何做父母及喂養小孩等,而且每項內容都配之以實踐:學校有專用的廚房讓學生們實踐做飯,有縫紉機供學生們做自己設計的衣服,有車間共學生們做木工活,還有專門設計好帶電腦程序的假娃娃供學生們帶回家里”喂養” ,老師根據電腦記錄給分,老師還專門帶學生去附近的幼兒園實踐如何帶弟弟妹妹。再如,學校專門為學商科課程的學生開了一個小賣部,只在學校內部營業,經營管理和日常運作全部由這些學生負責。
注重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參與意識是其教學方法的另一個特點。老師講課并不面面俱到,而是提倡學生自學和思考。有時老師專門安排一兩個自學單元,讓學生自學后,選一個重點給全班講出來或提交讀書報告。這幾年來,我女兒不知寫了多少讀書報告,每一次都要上網或去圖書館查閱大量資料,有些讀書報告還要求圖文并茂,所有報告后面都必須附上參考書目錄和引文出處,而且要打印得干干凈凈,裝訂得整整齊齊,才能交給老師,儼然像中國大學生或研究生提交的論文。考試也不只要求死記硬背,很大部分內容要求學生的獨立思考。
例如,我的一個學生在加拿大上10年級,地理課考試上老師出的題目為:在某個社區擬建一個超級市場,老師給出了這個社區的基本狀況,如地理位置、人口及結構、收入水平、交通環境、超市的規模等,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分析得出建超市是否可行的結論。而且,答案也不要求與老師的看法一致,只要自圓其說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