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汶是個大學城。剛到魯汶的第一周,導師剛好出差,我住在旅館里,等著學校給我分配宿舍,沒事干就整天睡覺倒時差,睡眠之余也到處散步感受異域風情。魯汶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狹窄然而井然有序的街道,以及街上穿著時髦、身材健美、走路大步流星的比利時女郎。到處都一塵不染,透著讓人興奮的新鮮感。但興奮的感覺沒有持續多 久,另外一種刻骨銘心的感受占了支配地位。該感受來自我身體內部,那便是饑餓難忍。
剛到比利時我最感不適的就是吃的問題。吃西餐總讓我想起小時候在鄉下看奶奶填鴨子的情景。是的,就是那感覺,把各種營養品往胃里塞,填滿為止,這就是我吃西餐的心理感受了。為了讓朋友們對這一點有更加深刻的體會,我想舉幾個具體的例子。比如,胡蘿卜,洋蔥等,一律切成絲狀,生吃。再比如,各種豆類,一律是用鹽水煮了吃。最讓我受不了的是牛排。想想吧,饑腸轆轆的情況下,你躊躇滿志地買了一份牛排,聞著香味,口水狂冒,迫不及待地舉起刀叉。一刀下去,血水滋滋地冒出來,一陣反胃,肚子頓時就不餓了——而四肢乏力的情況仍然沒有改善。你會不會覺得很慘?
我一哥們許諾說等我安頓下來后要請我嘗嘗他的手藝。那一陣子,關于請客的時間是我跟他不聊天的主要話題。我這哥們是個卓有成效的青年微電子專家,身高一米八五,屬于那種有椅子的時候絕不站著,有床鋪的時候絕不坐著的類型,平時最享受的娛樂就是睡眠。雖然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他都絕無半點家庭主婦的氣質,可是,我相信,只要是個中國人,燒出來的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我總結出來吃西餐的訣竅為:把注意力集中到肚子上面,體會那種由空虛慢慢變成充實的感覺,而不要去理會嘴巴的感受。掌握了這個秘訣,你就可以走遍天下而必擔心飲食不習慣的問題了。
上帝要讓人掌握烹飪技術,就賜予他饑餓感。真是一點不錯。這兩年里,我孜孜以求快速烹制中餐的辦法,略有小成。剛開始,做一頓飯得花60分鐘,而目前的最新記錄是25分鐘完成兩頓飯的烹制工作。作為一名工程師出身的烹飪工作者,現在逛超市的時候,我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研究超市里各種精巧的烹飪用具使用辦法--真有點走火入魔了。
說到工具,在比利時兩年真是大開眼界。有人曾經說過,發達國家的人們是工程師,發展中國家的人們是工人農民。我認為這種說法能反映一些問題。工業化國家的人們干活高度依賴工具,而且他們設計了許多精巧的工具。比方說,打掃落葉。比利時多樹木、多雨,秋天里,落葉被雨水一淋,貼在地面上,用笤帚非常難以清掃。這兒的清潔工人用一種柴油驅動的鼓風機來清掃,既干凈又快速。再比方說,搬家的時候,樓房里的人們搬家具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這兒的人們用一種安裝在車上的升降機從窗戶中搬運家具,十分省力。
雖然對自己的智商頗有信心,但我仍然不得不承認,這些精巧絕倫的工具,每一項我都未必發明得出來。這些都是聰明靈秀的人們在靈感的驅動下創造出來的。想我中華13億兒女,聰明之輩絕對不在少數,別人能發明的未必我們就不能夠。關鍵是每一個普通人的智慧都能得到最大的發揮。超一流的社會精英人物固然重要,但他們能縱橫辟闔,決勝千里,卻未必能發明出掃落葉機。國家要強盛,最終還是要靠每一個國民都能各盡其才。前不久,在清華的BBS上看見一篇有趣的文章,“從全真教的衰落看清華的擴招和研究生培養”,該文章以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中,全真七子不敵大俠郭靖為喻,來說明研究生教育中,與其盲目擴招不如集中資源培養一流人才的觀點。我也熟讀這兩部小說。我想到的是,郭靖以天下第一高手之威,鎮守襄陽十余年,最終還是不敵蒙古大軍,城破力戰而死——小說中最強的力量不是郭靖,而是蒙古大軍啊。由此想到,國家的強大最可依賴的保障不是少數天下無雙的精英,應當還是大量的高素質國民。照我的設想,有限的教育資源最應該投向的應該是九年基礎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前者重在一個“廣”字,后者重在一個“精”字。
比利時教育十分先進。小小一個彈丸之地,僅1000萬人口,其教育投入總額跟我國相當。這里實行的是真正的免費教育。家長只需向附近的小學、幼兒園出示自己和子女的身份證,子女即可參加學習,沒有學雜費、課本費等等,整個過程無需花費一分錢。其結果便是教育的極大普及,以及由此帶來的普遍極高的國民素質。
對于較少見外國人的中國人來說,第一眼看上去,比利時人的相貌甚是冷峻,似乎不太好接。然而打上交道以后你會發現他們實際上大多溫文爾雅,頗有教養。就連幼兒園的小男孩,也是一副紳士派頭。我的比利時同學也是如此。他們不論年紀大小,待人接物都顯得十分老成穩重。然而有時候我覺得他們也幼稚得可愛。比如說,我們實驗室比利時學生有一陣子流行的打招呼方式是,彎起手指成手槍的形狀,口中模仿開槍的聲音“吧咕~~~”于是對方“啊”的一聲慘叫,就此完蛋,這就算打過招呼了。——這一類游戲我并不陌生,二十年前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常玩,而且當時我模仿的乃是沖鋒槍,比手槍的威力大多了——或許他們從小被教育要當一名紳士,太過于壓抑了,到現在才有機會展現自己的頑童本質吧。
說到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上次教研組組織大家玩兒打仗游戲(Paintball)的情景。這是一種很貼近真實作戰的游戲。一大幫子人分作兩撥,在小樹林里開打。因為一被打中就得出局,而且挨上一彈十分疼痛,所以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隱蔽自己。我就躲在掩體后面,敵人一露頭就猛打。后來我發現我方一名戰士上竄下跳,十分活躍,吸引了敵人的無數火力,為戰友們創造了許多殺敵的機會,定睛看時,卻發現此人乃是我們的實驗室主任,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當然,他的下場比較悲慘,不一會兒就被敵人擊斃了。(大家身穿迷彩服,帶面罩,遠遠看認不出誰是誰,所以絕無手下留情的可能。)
世貿大樓被撞以后,一首鼓吹炸了世貿大樓的搖滾音樂在美國遭到查禁,該歌曲卻在歐洲風靡一時。工作之余我實驗室的一幫比利時學生聊天的時候,經常一起大唱該首歌曲,然后一起縱情狂笑。該首歌曲的旋律類似于我國抗戰題材電影里頭,鬼子進村時的配樂,男聲合唱的的時候頗具幽默效果。想到網上有人對一些國人歡迎該恐怖事件而痛心疾首,覺得這些人簡直是毫無幽默感。你可以擺事實講道理分析事情的利弊,卻不能不讓人們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自己的情緒。
說到音樂,比利時人對音樂的喜愛也是值得一提的。我所在的是個很大的實驗室,由二、三十間辦公室組成。幾乎每間辦公室都有一臺收錄機,整天收聽電臺播放的流行音樂。大家就在音樂聲中干活。有一次實驗室里裝修廁所,來了兩個工人,帶著各種機械,大干特干。在這堆器械當中,赫然有一個體積碩大的收錄機!該收錄機擺于廁所正 中,工人們也是邊聽音樂邊干活。
既然是講洋人,就不能不說說他們的主動熱情。相比之下,東方人要保守得多。在樓道里走,遠遠過來一個陌生洋人,他總要跟你“Hi”一嗓子。當然,這樣跟陌生人打招呼的情況在咱中國人身上有時候也是有的。比如說,上次我上街,遇見一個中國女孩,我就沖她打了個招呼。那女孩措手不及,神情驚惶地沖我擠出個慘笑,然后滿臉狐疑地低頭走開。我發覺她神情有異,仔細一想--哎,我認錯人了。不過不要緊,反正她比我更不好意思。從前住學校的singleroom,跟一幫比利時學生住一塊,共用一個廚房。鄰居一個讀碩士的比利時女孩Trees經常做爆米花招待鄰居們。鄰居里頭另有幾個剛上大一的比利時男孩,身高均在1米8到2米之間,端的是氣宇軒昂、風度翩翩。
他們一看見Trees做爆米花就巴巴地站在一旁等著吃。饞相畢露,狂吞口水的樣子完全沒有男子漢的尊嚴。我看了覺得很好笑。Trees做好爆米花通常就放在公用廚房里讓大家自己拿著吃。有一次她做爆米花,剛好我也在廚房,她問我是不是喜歡吃爆米花,我很驕傲地告訴她,在中國,只有女孩子們才喜歡吃零食,大老爺們是不吃的。她聽了很驚異并且深為佩服。做好爆米花,Trees照例把它放在廚房的桌子上,然后回自己房間去了。剛做出來的爆米花奇香無比,我就想,比利時爆米花,大約跟國內有所不同吧?受到好奇心的驅使,我決定嘗一嘗。誰知道剛抓起一把爆米花,Trees剛好進來了……慘哪!后來Trees得意洋洋地告訴我,她現在再也不相信中國男孩不吃零食的說法了。唉!真失敗!
還應該提到的是跟我同一個辦公室的兩位比利時同事。他們一旦察覺到我需要幫助,總是不等我向他們求助就主動幫忙。比如他們向我推薦了許多專業書、文章等等。他們聽說我有意學習荷蘭語,頓感興奮非常,當即決定對我實施“everyday Dutch”(每日荷蘭語)計劃,每天向我灌輸一個新的表達法。第一天,他們教我的是“Goedmorgen”,意思是“早上好”,于是我就用它來向他們問好;第二天,他們教我的是“Totmorgen”,意思是“明天見”,于是我用它跟他們道別;第三天,他們教我“Godverdomme”,意思是“祝福你”,恰好這時我導師來找我,臨了我隨口賣弄了一把“Godverdomme”,不想滿屋子哄堂大笑,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不理解為什么這“祝福你”有那么大的幽默效果。我老板樂呵呵地勸我別跟他們學荷蘭語,也不說破就走了。我感覺不妙,趕緊一查詞典,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來這句話乃是比利時國罵,相當于“他媽的”。一時大意被暗算了。
我所在實驗室有著很高的學術聲譽,專業實力堪稱歐洲第一,在全世界也可居于前十之列。我的一位即將畢業的同事曾經感慨地對我說,咱們實驗室每年畢業走一批人,很奇怪為什么還能保持這么高的學術水平。我告訴他大概是因為教授水平高吧。但事后自己想想也覺得這個原因雖然重要,但卻不能解釋問題——實際上博士生們見導師的機會也只是一個月一次而已,大部分時間還是自己干。后來有一次,一位同事向我請教了幾個與我的課題有關的問題,我恰好有一些心得,就給了他非常詳盡的解釋,知道他最后弄明白了為止。雖然我花了許多時間,但幫他解決了問題,仍然感覺十分快樂。那一剎,我突然明白了答案。別人向我請教,我盡己所能地解答,同時享受到很大的成就感,我從前無數次向我的同事們請教,想必他們的感受也是一樣的。一個實驗室能讓每個成員都有這樣的心理,保持很高的水平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而要形成這樣的氣氛,除了良好的學術氛圍,更重要的是要有和諧的人際關系。
做博士課題是艱苦的,惟其艱苦,培養了工程師們的幽默感。一個輕松的玩笑,開心一笑之余,滿身的疲憊一掃而光,同事之間也愈見融洽。有一陣子美國在全世界通緝恐怖分子,我看見實驗室的公告牌上,竟然也貼了一份絕殺令!我嚇了一跳,定睛一看,上面通緝的恐怖分子赫然便是我們實驗室的幾名教授,不禁莞爾。
盡管這里的學習生活能時時給我許多快樂,到夜深人靜疲憊不堪的時候,我仍然十分思念國內的不那么時髦、不那么溫文爾雅的親人朋友,國內的污染嚴重的山山水水。或許是一種情結罷,這輩子看來是改變不了了。能改變的是祖國的面貌。比利時人能把他們的國家建得如此文明富裕,中國人一樣能。我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見神州處處如比利時這般富裕美麗。
愿和各位同胞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