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打分系統會主要考慮兩大因素,職業分和海外學歷分
職業分:考慮到政府正考慮要采用新的更有針對性的技術移民職業清單,所有在清單上的職業應該打分不分高低。第一個建議誠然已有將大部分目前清單上的職業以打分杠桿為工具,達到使多數普通職業的申請人移民之夢破滅的目的,這第二個建議更可怕,簡直就有將大多數目前職業清單上的普通職業一掃而光的架勢。
海外文憑:一些海外名校,即使水準很高在打分系統中也不占優勢,是否應該承認海外的名校,比如世界前200或前500大學的畢業生,如果他們的課程與新職業清單上的職業直接相關的話,可以給額外加分;或者也給那些擁有澳大利亞學歷的申請人額外加分;又或者也可以同時既給上述海外學歷加分,也給澳大利亞學歷加分。即使世界500前大學,魚目混珠者也大有人在,這并不是說其他非500前學校中無魚目混珠的學生,但是哪個名校沒有憑借權勢富貴而躋身于內的幸運兒,對于其他無權無勢因而無機會的人來說,有些人在就學時就站到沒有公平的起跑線上,難道因此到了移民的時候也要被當作二等公民-并且,如何決定這個海外大學排名清單恐怕也難免爭議!
英語能力:達到基本英語要求的申請人不給分,對于超過基本要求的人額外加分。
年齡:建議可能放寬年齡上限,因為年齡較大移民通常經驗更豐富,有更多‘人力資本’;不過由于他們到領取養老和其他社會福利的年限也短,這與政府要解決勞動力和人口老化是不相符合的;此外目前經濟不好,他們重新找工作的能力可能不如年輕人。
文憑高低:目前在榮譽學位和碩士之間沒有什么區別對待,建議要打分系統要獎勵那些學業優秀的畢業生。不過顯然,如果這樣將對沒有設置榮譽學位的各技工職業造成不公平。
另外,對于配偶也具有較高教育、英語、職業的申請人來說,有利好消息,這樣的配偶應加更多的分;同樣由于澳大利亞政府一直一來發展邊遠地區的政策,在邊遠地區學習或工作都應該會繼續得分。該文對社區語言項加分的評價中立,既有肯定,有說對勞動力市場沒有直接貢獻。另外,盡管很多申請人對于不得不再花大價錢讀他們認為不實用的‘專業年’(Professional Year)而怨聲載道,意外地‘專業年’在該文中獲得好評,暫時看來這錢花得還是有個穩定心神的作用。
可能是親屬擔保類別的申請人,據統計,有親屬擔保過來的移民在找工作方面表現最差,這是可能是由于這個類別降低了過線分而導致的‘較寬松的評選標準’。